赵友直
《秋夜宿瑞象寺写怀》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作。此诗是诗人借题抒怀的佳篇。 秋高天宇肃,草际霜华冷。 明月流清光,徘徊薜萝影。 译文:秋日高远,天空广阔,大地空旷,草木间寒气逼人。明月如水,流泻着清澈的光芒,我徘徊在薜荔、女萝的树影下,感受着这宁静而凄清的景象。 注释:1. 秋高天宇肃:形容秋天的高旷景象。2. 草际霜华冷:草际,指草丛中;霜华,即霜花,泛指霜气。3. 明月流清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如下: 赠表弟陈莱寿 尔自髫𩬔年,期已领鹗荐。 两浙多贤豪,论交皆北面。 徊翔逾几春,尚未输夙愿。 匪无才与猷,良乏明时眷。 力田逢少年,处囊陡尔见。 事绩炳寰区,声华流海甸。 注释: 尔自髫𩬔年:你从小时候开始。 期已领鹗荐:希望已经得到朝廷的赏识。 两浙多贤豪:浙江省有很多贤才豪杰。 论交皆北面:讨论事情的时候都是站在我这边。 徊翔逾几春
【注释】 墓庐:坟墓。 万古:极言其久远。 乾坤:天地、宇宙,指世界。 资:供给。 春复春:春天又来。 反哺:小乌长大后反哺老鸟。 矧:况且。 六尺躯:人的身高。 劬劳苦:辛勤的劳动和辛苦。 【译文】 万古以来都是天地,一生都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天地春天又来一次,报答父母恩情却难补。 瞻望那林中的乌鸦,还能怀有反哺的恩义。 何况人这六尺之身,不思辛勤劳苦之苦。 【赏析】 此诗借物喻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首先理解全诗大意,然后分析内容、语言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特点。“忆攒宫”:指会稽王司马道子所建的别墅。会稽山,位于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有古墓,晋时为王导葬地。司马道子是司马睿的堂兄弟,在西晋末年权倾朝野,骄奢淫逸,建豪华别墅于会稽山。司马道子的别墅,后来被孙恩攻陷。孙恩是东晋初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孙恩曾一度占据过会稽郡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句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词情感的把握,注意如下词语的解释:郊居:居住在郊外;识时务:懂得时代潮流,能审时度势;无为:指不事事,无所作为;亡:同“无”。 【答案】 译文: 我本家世住在郊外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踏破芒鞋力已疲,朝还砺斧采薪儿。 - "芒鞋": 一种用草编织而成的鞋,通常用于长途跋涉或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 - "力已疲":表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体力已经感到疲惫。 - "朝还":早上归来。 - "砺斧": 磨利斧头,这里指砍柴。 - "采薪儿": 采集柴火。 2. 云深迷却山头路,戴笠回来雨湿衣。 - "云深":意味着山路被云雾笼罩,视线受阻。 -
注释: 承友携琴见访:友人带着琴来访。 三尺丝桐太古音:用三尺长的琴弹奏出古老的音乐。 清风明月是知心:清风明月是知己。 伯牙去后无消息:伯牙死后,没有再听到他的消息。 会见君家契此深:你和你的家人的友谊很深。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三尺丝桐太古音”,用尺子衡量琴弦的长度,形容琴声悠扬,如同远古的音乐。这里的“丝桐”指的是琴,而“太古音”则是指古代的音乐
【注释】 篱边:篱笆边。物物已非常:一切都变得不同了。自怜:自己怜爱。失意:失望、沮丧。寒花:即菊花,这里指菊花。 赏析: 此诗写诗人赏菊时触景伤怀的情思。 首句写霜满篱笆,秋气逼人。“行到篱边地满霜”一句,点明题旨,说明诗人是在深秋的一天到篱笆旁边去观赏菊花的。次句说往日的菊花都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三、四句是说,自己因遭挫折而感到失意,但只有寒菊依然香溢,不改其本色,这不禁使诗人感到欣喜和欣慰
世事争雄一局棋,浮生碌碌鬓成丝。 经年病为多新酿,竟日忙因检旧诗。 注释:世间的人为了争斗而像下棋一样勾心斗角,我们一生都在忙碌中度过,以至于头发都变成了银丝。由于长期患病,我的身体变得很差,常常需要喝些药酒来调养身体。每天忙着整理旧诗,是为了从中汲取一些灵感和力量。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挣扎求存,却始终感到疲惫不堪的形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注释】望海尖:指浙江舟山群岛中著名的定海城(今镇海县)。崔嵬:高耸,雄伟。海若:指东海。遥看:远看,从远处观望。出不回:回不到。鞭石起:形容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即瀛洲、方丈。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海边景色的诗,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大海和陆地,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全诗用词简练,意境开阔,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海上风光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