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友直
彭泽(今江西九江)当年我酷爱种菊,今天我也欲与友人订下兰盟。 三杯酒向花边倾倒,诗从月下吟唱。 注释:彭泽:地名。菊癖:指喜欢种菊。兰盟:指和朋友的约定。三杯:形容饮酒量少、多而缓慢。花边:指菊花盛开的地方,也泛指花朵旁边或周围。赓:继续、连续。 赏析:诗人用“成菊癖”和“订兰盟”两个词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通过“三杯酒向花边泻”和“一首诗从月下赓”两句,写出了与朋友饮酒赏菊的愉悦心情
送春 宿雨淹无霁,落花翠点苔。 东君今日去,借问几时回。 诗句释义 - 宿雨淹无霁: 描述连日的细雨后,天空突然放晴,没有迹象表明雨会停歇。"霁"字表达了天气的转变,从阴沉到晴朗。 - 落花翠点苔: 描绘了花朵凋谢后,落在地面上的花瓣与泥土混合,形成一层绿色的苔藓。这里的"翠点"强调了颜色的鲜活和生命力。 - 东君今日去: "东君"指的是春天的神,常用来代指春天或大自然
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1. 兰芎围绝嶂,图画望中悬。 注释:兰芎指的是兰花和芎(一种草),这里可能用来指自然景观。绝嶂是指陡峭的山峰,形容山势险峻。图画望中悬则形象地描绘出山峰如画般悬挂在视野之中。 2. 几度令人慕,登临学葛仙。 注释:几度令人慕,表示多次让人仰慕或向往。登临学葛仙,意味着想要攀登高山,学习葛洪仙人的精神。这里的"登临"和"学葛仙"都是表达对高山的向往和对仙人精神的追求。
注释: 耕:耕作,耕种。 布谷声中雨一犁:布谷鸟的叫声中传来春雨滋润大地的消息,农民开始犁地。 绿蓑青笠两相宜:穿着绿色的蓑衣,戴着青色的斗笠,适合这种天气。 陇头:指田间小路的尽头。 枉费驱牛力:白白浪费了赶牛的力量。 旱潦:指干旱和雨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农耕景象的诗。诗人描绘了春雨润泽田野,农夫们开始忙碌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未来可能的旱涝不定
【注释】 赋友授徒:赠给友人,传授学问。 孤竹清风迥(jǐng):形容风景优美,环境清幽。 尼坛化雨淋(lín):尼姑的讲坛像雨水一样滋润着大地。 群英公乐育(yù):众英才都乐于接受教育。 何必羡华簪(shàn):何必羡慕华丽的簪子呢?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象来赞美友人的高尚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首联描写了自然环境,颔联赞美了教育者的伟大成就
注释: 垂竿终日坐苔矶,两岸芦花作雪飞。 渔夫每天垂钓到夕阳西下,两岸的芦花如同白色的雪花飘洒在水面上。 鱼在深波刚不食,蓑披一片冻云归。 鱼儿在深水里游来游去,好像什么也没吃。渔人披着蓑衣,仿佛披着一层冰霜,从水中走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湖光山色图。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湖面、两岸、水中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注释:牧童相互呼唤着,冒着雨走出烟雾缭绕的堤坝,跪在泥泞的村前。他心中充满了万斛愁怀,却无人能理解。他倚靠在牛旁,吹响了呜呜的桐角。 赏析:《牧》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五绝。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冒着雨出城放牛的场面。诗中牧童形象生动,动作逼真传神,语言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富有韵味
倦来归 驰驱数载倦来归,一任流光暗里催。 缩首愿情忘势利,敛踪甘不受轻肥。 动于沼上观鸥侣,静在松间共鹤栖。 此外嚣嚣无别事,编茅插棘护幽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第一句“驰驱数载倦来归”:描述了作者长时间在外奔波劳累后,现在终于可以回家的满足感。这里的“驰驱”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外的忙碌与辛劳,而“倦来”则表达了一种疲惫后的放松和回归。 2.
注释:景物撩拨着人的心,思绪百端纷至沓来。亨屯本是既定之局,呼酒以解红颜愁苦。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之情的诗歌。首句“景物撩人□”中的□字可能是“动”字,意思是说景物在不停地触动着女子的心弦。接下来的“兴思百念攒”,则是说这些景物触发了女子的种种思绪,使她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中间两句“亨屯原有定”,“亨屯”在这里可能是指某种命运或境遇,而“原有定”则表示这种状态是早已注定的
注释: - 无酒不成别:没有酒就无法表达离别之情。 - 无诗别不成:没有诗歌就难以表达离别的情怀。 - 别君诗一首:为离别写了一首诗。 - 马上酒三行:在马上喝了三杯酒。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行的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留恋和不舍之情。诗中强调了酒和诗在离别中的重要作用,没有酒就没有告别的仪式,没有诗就没有离别的诗意。最后一句“马上酒三行”更是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送别之际饮酒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