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驹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 去蜀初游楚,吾方十二三。 无成今长大,送汝不胜惭。 注释: 1. 曾大父:曾大父指的是曾大父(曾几),他是宋代的诗人,字幼安,晚号茶山居士,江西赣州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名。 2. 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这里用来表示春天。 3. 拂:触摸,轻轻接触。 4. 黏袖:沾湿衣袖。 5
【注释】 三春:指初春、晚春和暮春。 拂:吹动。 黏袖:沾湿衣袖。 午夜:深夜。 丹:丹砂,炼丹所用的矿石。 舍弟子:指作者的兄弟。这里泛指自己的弟弟。 飞归蜀:指弟弟离开成都回故乡蜀地。 语及此:谈到这首诗。 因:因为。 取:取得。 【赏析】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这是一首赠别之作。首句点明时间是“三春”,即春天;次句写夜半时分
诗句:天遣飞仙下九州,儗伦慎勿汉唐求。他年吕望应黄发,今日周公尚黑头。 译文:上天派神仙降临到大地上,千万不要去汉朝和唐朝寻找。未来的吕望应该已经白发苍苍,而今天的周公还保持着一头的黑发。 注释:此诗通过描绘吕望(姜太公)和周公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韩驹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赏析:这是一首具有象征意义的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寓意深远
我们将诗句按照格式要求进行翻译: 1. 运钟百六扰神州,国祚当时剧赘旒。 译文:“命运在关键时刻动摇了神州,国家的命运在当时显得岌岌可危。” 2. 独藉奇材支大厦,允资巨力障横流。 译文:“只有依靠特殊的才能支撑起大厦,需要巨大的力量来阻挡横流的灾难。” 3. 啸呼左袒安刘氏,指顾南冠絷楚囚。 译文:“发出呼声支持刘氏家族,一挥手就控制了南方的囚犯。” 4. 整顿乾坤康济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老夫晏坐临川寺,五见君为万里行”意思是:老夫闲坐临川寺,五次看到您是万里远行。晏:悠闲。晏坐:闲坐。临川寺(今属福建南平市)在建阳县,是朱熹的讲学之地。张右司,即张栻,字敬夫,号南轩。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诗人,与朱熹并称“朱张”。朱熹任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府时,曾邀请他来潭州讲学。此诗当是朱熹在潭州时写给他的一首赠别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下面逐句进行解释: 1. 跋扈骄矜势纠纷,兵威不戢定将焚。 译文:骄傲自大的军队会引发争端,如果不制止,必将导致战争和毁灭。 注释:跋扈(bá hù)意为傲慢、自大;骄矜(jiāo jīn)意为骄傲自满。 2. 权归宥密消兵衅,力扫欃枪息祲氛。 译文:权力回归于公正和秘密之中,可以消除战争的隐患,扫除灾祸的阴影。 注释:宥密(yòu mì)意为公平正义、宽容秘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共十首。每一首诗都以“上太师公相生辰”为题,表达了对太师公相的赞美和祝愿。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偃伯灵台涤翳昏,太平有象更何言。 译文:偃伯的灵台洗涤了尘埃与昏暗,太平的景象更加明显,还有什么需要说的呢。 2. 百神禋祀承天贶,万里调元识定尊。 译文:百位神灵在祭祀中接受上天的恩赐,千里之外也能感知天地的秩序和尊贵。 3. 复见汉仪难并举,请观周乐足同论。
【诗句释义】 1. "骑壒蒙蒙一洗空":意指在尘埃中骑马,如同云蒸雾气般消散,形容一切纷扰都随着马的行进而消失。 2. "恢崇儒馆阐文风":意指恢复并弘扬儒学,发扬文风。 3. "正当世祖投戈际":意指正当天下太平,皇帝放下武器的时候。 4. "远迈元和沸鼎中":意指超越元和年间的政治斗争。 5. "坐使车书同万里":意指使得各地的车书文化统一,距离遥远。 6. "行看冠盖袭诸戎"
【解析】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押平水韵,共十句,每句七个字。前四句为第一段,主要叙述太师公相的出生与成长,后六句为第二段,主要叙述太师公相的功德及对其生辰的祝贺之意。此诗对太师公相的生平和贡献做了高度概括和赞扬,表达了诗人对太师公相的崇敬之情。 【答案】 译文: 地灵人杰产忠良,瑞霭龙蟠虎踞乡。 天欲中兴神降岳,世将嘉靖弼生商。 和羹早报梅花信,寿酒先飞柏叶觞。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此诗为诗人在太师公相生辰之际所做。首两句写太师公相谈笑能使国家强盛,忠臣义士使国家凛然正气如秋霜;三、四句写太师公相挽回朝政,收复长安,建立大功,并直书史册;五、六句写太师公相东宫问安、北使塞垣;七、八句赞颂太师公相辅成孝弟之风,光耀寰宇,万世传诵。 【答案】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