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驹
注释: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 尔去逢诸父,髯霜貌渥丹。 贫穷宜此报,富贵却难安。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父亲的赞美和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诗中“尔去逢诸父”指的是作者的父亲曾大父,“髯霜貌渥丹”形容父亲胡须如霜雪般白,面容像丹药一样红润。“贫穷宜此报”表示贫穷可以让人更加珍惜生活,“富贵却难安”则表示富贵并不能让人真正地得到快乐和满足
注释: 曾大父(祖父):祖父。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拂榻花:指在床前铺展的花卉,比喻妻子或女儿。黏袖:贴在衣袖上。午夜:夜晚。淘丹:炼制丹砂。月在池:月亮照在池塘中。舍弟子:我的学生。飞归蜀:回到四川。与语及此:和某人谈论此事。因取为韵:于是用它作为韵律的诗篇。 译文: 我祖父曾大父有首诗说:“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说:“逢年要力耕,善舞须长袖。北山休移文,南山归种豆。” 赏析: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 注释:明月落下时,乘船离开荒山,夜晚独自一人。回想起过去的时光,白云飘荡,我的亲人就在下面。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首句“明月落帆时”,以明月为引子,引出了离别的场景,给人一种静谧、深沉的感觉。次句“荒山孤夜夜”则描绘了诗人在荒山中度过的孤独的夜晚,月光洒满了整个山林,显得格外寂静和凄美
【注释】 曾大父:指曾巩(1019—1083),北宋诗人、政治家,字子固,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他是欧阳修的得意门生,与王安石相知甚深,是宋代文坛上的巨匠之一。三春:春天的三个月,即孟春、仲春、季春。三句诗的意思是:曾经大父有首诗说,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野宿:野外住宿。团栾:圆而整齐的样子。气萧飒:形容风声清冷。只今:如今。 【译文】
【注释】:曾大父:曾几的父亲,字子宣;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曾几时所作。首联写诗人送别的时间与地点,二、三联写友人离去后的情景,末联则以“与语及此”四字点明赠别之意。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幽,情感真挚
本诗为宋代韩驹的《上蔡太师生辰诗四首》中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五百年来间气钟,堂堂皎月众星中。 钧陶四海规模大,心膂三朝礼貌隆。 寿杖特尊黄发老,衮衣重拜黑头翁。 彭聃岂足为遐算,直与升平到不穷。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1. 诗词原文: 五百年来间气钟,堂堂皎月众星中。 钧陶四海规模大,心膂三朝礼貌隆。 寿杖特尊黄发老,衮衣重拜黑头翁。 彭聃岂足为遐算,直与升平到不穷。 2.
赏析: 这是一组以燕雀和灵椿为意象的诗,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美好、和谐以及健康长寿的期待。 1. 首句:“燕雀同欣大厦成” - 燕子与麻雀:燕子和麻雀都是常见的小鸟,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它们常常出现在喜庆的场景中。 - “大厦成”:这里的大厦通常指代家庭或事业的成功。燕子和麻雀共同庆祝这种成功,意味着大家都很高兴。 2. 次句:“公归何处不欢声” - “公归”
这首诗是给上太师公相生辰的祝寿诗。上太师,即唐肃宗时著名的宰相李林甫。 上句“鹫岭云何锡杖飞”,意思是:在鹫岭之巅,如何能飞到云中?这里借鹫岭的传说来比喻自己飞黄腾达,不可一世。又以“锡杖”喻指权势、地位;“飞”指仕途得意。 下句“汉家社稷要扶持”,意思是:国家的江山社稷需要我来扶持。“汉家”指唐朝,“社稷”是国家的根本,此处指国家政权。 颔联“衮衣人共尊姬旦,木铎天将以仲尼”,意思是
【注释】 三春:指初春、晚春和暮春。 拂:吹动。 黏袖:沾湿衣袖。 午夜:深夜。 丹:丹砂,炼丹所用的矿石。 舍弟子:指作者的兄弟。这里泛指自己的弟弟。 飞归蜀:指弟弟离开成都回故乡蜀地。 语及此:谈到这首诗。 因:因为。 取:取得。 【赏析】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这是一首赠别之作。首句点明时间是“三春”,即春天;次句写夜半时分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勤劳王室见周公,报赐宜膺曲阜封。 兆见维秦符佐命,祥开有魏庆畴庸。 申加井赋思方洽,倍衍圭腴赏正浓。 一德君臣千载遇,九州四海仰云龙。 注释: - 勤劳王室见周公,报赐宜膺曲阜封。 - 勤劳王室:形容对朝廷的忠诚与勤奋。 - 见周公:周公是周朝的著名政治家,此处指代周公旦。 - 报赐宜膺曲阜封:因为周公的忠诚和努力,所以赏赐应当归于周公,让他在曲阜得到封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