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驹
【注释】 澜翻:指读书。数万言:指书卷多,字迹多。饥鹰引子:比喻老师教导有方。腾鶱(chēn):疾飞。时平:指国家太平无事。甘罗:战国时人。提书:手执书信。故园: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虞世南为幼年时的弟子虞童子送行而写的。虞童子七岁就已能熟读万言书,并且还能背诵《诗经》,这在当时的儿童中是很不平常的,所以作者特地写诗送他。诗中赞扬了他的才能,并希望他能早日成才,为国效力
诗句原文: 好去凌空锡杖飞,凤林关外道场稀。 莫言衲子篮无底,盛取江南骨董归。 注释: - 好去凌空锡杖飞:意指僧人即将踏上旅途。 - 凤林关外道场稀:凤林关是佛教圣地之一,这里的道场非常稀少。 - 莫言衲子篮无底:意在说僧人的行囊虽然装满了物品,但并不沉重。 - 盛取江南骨董归:江南地区的古董很丰富,因此这里用“骨董”来形容这些珍贵的古董。 赏析:
【注释】𣓨:御笔。画鹊:画在纸上的喜鹊,这里指画鹊的御笺。臣某:我。 舍人:皇帝左右的亲近大臣,即中书省长官。簪笔:插笔,即用笔记录。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古代帝王求仙之地。辇路:皇帝的车驾道路。春风:春天的暖风。从驾还:跟皇帝回銮的意思。天上飞来两乌鹊:天上飞来了两只喜鹊,因为传喜信到人间。 【赏析】此诗是作者以御笔上写的“画鹊”为题,赋诗一首。诗中写皇帝车驾回京
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玉做的荷花院落明亮而美丽。博山香度小峥嵘,意思是博山的香气弥漫在小道上,使道路显得更加曲折。直言水北人稀到,指的是直往水北方向走的人很少。也有槃姗勃窣行,指的是也有许多缓慢行走的人。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上元节观灯活动的赞美和描写。首句中的玉作芙蕖院,描绘了观灯地点的美丽环境;次句中的博山香度小峥嵘,则形象地描绘了观灯时的气氛和气氛。第三句直言水北人稀到
旧闻西国蒲萄酒 走送柴门不待求饮罢愁城无处立 故应一斗直凉州 注释: 1. 旧闻(jiù wén): 以前听说,过去听说过。 2. 西国(xī guó): 西方的国家。这里代指西域。 3. 蒲萄(pú táo): 一种葡萄品种,此处泛指葡萄酒。 4. 走送(zǒu sòng): 急忙送去。 5. 柴门(chái mén): 用柴草搭建的门。 6. 不待求(bù dài qiú): 不需要请求。
【注释】 ①钵囊:僧人的行囊。②吹毛本分人:指能识破虚伪的人。③着眼:留心,注意。④家珍:家中的珍藏之物,这里指珍贵的物品。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化士在得到金玉后归家时的感慨和自省。前两句说这位化士虽然已经穷困潦倒,但仍然不以为耻;他之所以这样自信,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能够辨别出谁是真正懂得道义的人。“会见吹毛本分人”,是说这个人会识别真伪。后两句则写这位化士回家以后,看到家中珍宝很多
【注释】庚子:唐肃宗干元二年,公元760年。沁园:即曲江池,在今西安市西。 五侯:汉成帝时的五位侯爵,这里借指权贵。 卷:使……翻卷,吹动。 真珠:珍珠。 小红:浅红,暗指酒的颜色。 浓华:浓艳的花朵。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里皇帝宴饮的情景。首句写春风将五侯的池塘吹得翻卷着浪花,好像在酿制珍珠。次句写这真珠般的春色滴在杯中,酒便呈现出红色。三、四句写皇帝看到外边春色已晓
《绝句二首·其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65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含义以及其赏析: 1. 内容释义: - 野岸黄榆三万栽:描述了岸边长满了成千上万株黄榆树的景象,黄榆因其黄色的花而得名,通常在春天开放,形成一片金黄色的花海。 - 枯根断处水容开:指出在黄榆树枯萎的根断裂的地方,水面重新涌起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1. 三年逐客卧江皋:描述了诗人长期流放的生活状态,被遣送到远离家乡的地方,孤独地居住在江边。"卧"字形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奈,"江皋"则暗示了他与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自与田翁酌小槽:诗人选择与田翁共饮,体现了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自与"表明诗人主动寻找乐趣,"酌小槽"则展示了他简朴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他淡泊名利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 往时看曝石渠书,内酒均颁白玉腴。 落魄十年无复醉,因公今日识官壶。 ``` 注释: 1. 往时看曝石渠书:以前常常观看放在石渠上的书。石渠通常用于放置书籍或文书,是古代的一种书写或藏书方式。 2. 内酒均颁白玉腴:朝廷中分发的酒都是用白玉制成的,形容酒质优良。 3. 落魄十年无复醉:在过去十年中我落魄失意,已经很久没有喝醉过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