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澜翻数万言,饥鹰引子望腾鶱。
时平不用甘罗辈,寂寞提书归故园。
【注释】
澜翻:指读书。数万言:指书卷多,字迹多。饥鹰引子:比喻老师教导有方。腾鶱(chēn):疾飞。时平:指国家太平无事。甘罗:战国时人。提书:手执书信。故园: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虞世南为幼年时的弟子虞童子送行而写的。虞童子七岁就已能熟读万言书,并且还能背诵《诗经》,这在当时的儿童中是很不平常的,所以作者特地写诗送他。诗中赞扬了他的才能,并希望他能早日成才,为国效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弟子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一片赤诚之心。
首句“七岁澜翻数万言”,意思是说虞童子七岁时就能熟读万言的书,而且还能背诵《诗经》。“澜翻”即指诵读,这里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其学识之广、才能之高。次句“饥鹰引子望腾鶱(chēn)”,意思是说像饥鹰那样引导着他的孩子,让他能够快速地飞上青云。“饥鹰”比喻老师的教导,“子”是弟子的意思。“望腾鶱”则指渴望得到提拔,飞向更高的境地。第三句“时平不用甘罗辈”,意思是说国家安定了,用不着像商鞅、甘茂这样的奇才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这句既是对虞童子的期望,也包含了对自己的处境的感慨。“寂寞提书归故园”,意思是说在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时候,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带着书回去,过着寂寞的生活。这两句既写出了虞童子的不幸处境,也表现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