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驹
蒲城即事 鄙夫世长物,未老宜幽栖。 一朝起蓬屋,著籍通金闺。 遇合始侥幸,非才终见挤。 尚想欧阳公,罪弃荆山西。 步行意方盛,庭趋颜遂低。 行趋岂云异,喜愠自不齐。 微官何足论,等求饱糠粞。 三径如可卜,岁晚归扶犁。 注释: 蒲城:地名。 鄙夫:鄙陋之人。 世长物:世间的财物。 未老宜幽栖:还没到老的时候,应该隐居生活。 蓬屋:用蓬草搭成的简陋房屋。 著籍通金闺:登记在朝廷的名册里。 遇合
淡雅新妆含浅啼,车马等待日西斜。 骅骝自知人意重,散入花间不嘶嘶。 注释 1. 澹澹新妆带浅啼:形容灯影的轻柔和初绽的花苞。 - 澹澹: 指灯光的柔和,如同水波般轻轻摇曳。 - 新妆: 描述节日装扮的新鲜感,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 浅啼: 描绘初开的花朵微微张开,似乎在轻声啼叫,增添了一抹柔和的氛围。 2. 催车只待日平西:比喻时间紧迫,期待日暮之时的欢庆氛围。 - 催车:
《虞童子七岁能诵书部使者闻诸朝既至京师会更制不果试其归也以二小诗送之 (其二)》赏析 韩驹的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历史气息和教育意义的作品。它通过描述一个七岁孩童的记忆力与学识,反映了古代的教育状况和当时文人对知识的尊重。 “不作西京童子郎,时人已自识黄香。”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普通的乡村孩子,他的智慧已经超出了常人的理解,他的名字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黄香,东汉时期著名的贤德之人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十年扁舟”句,点明时间;“帝城春物”句,说明自己不关心帝城春景,只关心自己的归隐生活;“蓬莱阁”句,写自己久居蓬莱,年年看到蓬莱的绿山,写出自己的归隐生活十分惬意;“却因”句,说明自己是因为久在仙境才更懂得人间的欢乐,抒发了自己对仙境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译文: 我十年来驾着小船自由自在地在江湖中遨游,皇帝的京城里春天的景物与我毫不相干
百千灯射水精帘,尚觉游人意未厌。 多病只思田舍乐,夜归烟火望茆檐。 接下来为您赏析这首诗: 韩驹的《次韵馆中上元游葆真宫观灯 其一》是一首描绘元宵节夜晚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以及自己在节日中的心境和感受。 “百千灯射水精帘,尚觉游人意未厌。”这句诗的意思是,无数的灯笼照亮了水精制成的窗帘,使得整个观灯场景显得更加热闹而富有情趣
【注释】 开卷爱公:指诗人喜欢李益。李益,唐代诗人。解言明月逐人来:意思是说,明月好像能随着人的脚步走,让人感觉仿佛在追逐它一样。多情如共春流转:意思是说,人的情思像春天的流水一般,总是不停地流动着。刻烛题诗:意为借着灯火,即兴作诗。又一回:再一次。 译文: 喜欢李益的诗篇就像喜爱明月一样, 明月似乎能跟随人的步伐行走,让人感觉仿佛是在追逐它。 人的情思像春天的水一样不停流淌, 借灯饮酒
赠赵伯鱼 昔君叩门如啄木,深衣青纯帽方屋。 谓是诸生延入门,坐定徐言出公族。 尔曹气味那有此,要是胸中期不俗。 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释】 鸭绿:指鸭子羽毛的绿色。柔柯:嫩枝。鹅黄:形容初生的鹅黄色,这里借指春天。撩诗思:引起诗人作诗的联想。白发:指年事已高。明朝一倍多:明天比今天更衰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夕游观灯时写的,是一首咏物小诗。首句写观灯所见;二句写观灯所见之景;末两句抒发感慨,以见出年老体衰,感慨系之。 首句“鸭绿未全生曲沼”中的“鸭绿”指的是鸭子羽毛的颜色,即深蓝色
烂红初擘使君盘,走送柴门色未干。 着意裁诗终不近,遥怜醉眼若为看。 注释译文赏析: 烂红初擘使君盘, 荔枝刚剥开皮,颜色鲜红如烂熟的樱桃。 走送柴门色未干, 将荔枝送到门前,还未完全晾干。 着意裁诗终不近, 虽然精心裁剪诗歌,却显得不够亲近。 遥怜醉眼若为看, 看着你醉眼朦胧的样子,让我如何去看
【注解】 𣓨:御画。鳷鹊,即鸇鹊,一种喜鹊。 【赏析】 “君王妙画出神机,弱翅争巢并语时”两句,写画工的巧妙和鸇鹊争斗的情形。“君王”是说画工有高超的技术。“出神机”是形容画工的技艺高超,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弱翅争巢并语时”,是写鸇鹊争着占据鸟巢。“弱翅”是说鸇鹊的翅膀很薄。“争巢”是说鸇鹊为了争夺鸟巢而争斗。“语时”是指鸇鹊在争斗时互相交谈。这两句是说鸇鹊争斗时,相互交流,争相占据鸟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