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观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鸿的《台湾行》,描述了他游览台湾时所见的山川风物。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瀛海汪洋环四面,突起层岚开平衍。 瀛海:大海或海洋,泛指台湾海峡。 突起层岚开平衍:突然升起的山岭和云雾在平地上展开。 红毛近峙赤嵌城,澎湖外口相制牵。 红毛:指西班牙殖民者,因西班牙人称其为“红毛人”。 赤嵌城:指台湾台南市的赤嵌楼,也指荷兰人在台湾设立的殖民统治中心。 澎湖外口相制牵
这首诗是关于台湾的。诗人通过描述台湾山川风物的独特,表达了对台湾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下面是诗句与译文的对应: ```plaintext 岁丰足抵三年耕,不知含鼓歌谁德。 忆昔伪郑据台阳,居人番族走欲僵。 干戈组练填海岸,荡平原野罢耕桑。 横征贾舶充军饷,洎索富民及酒浆。 幸蒙圣朝诛反侧,一朝清明景运昌。 洎令休养届百年,邦称庶富泽绵绵。 胶庠文物遍郡县,修竹围中起诵弦。 仕宦科名侔上国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台阳山川风物后,有感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美好,而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对台阳山川风物进行了深入的描绘和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台阳山川风物迥异中土因就游览所及志之以诗(注释:台阳的山川景色与中原大不相同,我因为游览而记录下了这些景色,并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 2. 牧民选用廉能吏,辑宁海国运良筹(注释:当地百姓选择廉洁能干的官吏
扬帆解缆语争喧,一叶轻飘到海天。 层浪有山随日涌,积流无地与云连。 注释:扬帆起航,解开缆绳,话语中充满了争执和喧哗。我驾驶着小舟,轻轻飘荡在大海之上,向着远方的天际进发。海浪层层叠叠,仿佛有座山峰随着太阳的升起而涌出;江水汇聚成流,没有一处是陆地,却与云彩相连。 沟称红黑曾闻险,蠲指东南不畏偏。 注释:曾经听说长江三峡地势险要,黄河九曲也有其独特的风貌;而我的目的地东南方向,尽管路途遥远
瀛海汪洋环四面,突起层岚开平衍。 红毛近峙赤嵌城,澎湖外口相制牵。 鹿耳鲲身沙浅淤,海艘出入凭一线。 南北悠悠二千里,天府雄城控四县。 东南一派枕高山,屴崱云端不可攀。 山外海天知何处,舟楫从无此往还。 地势蜿蜒俨屏翰,拥护全台曲且湾。 面挹波涛临广岸,一望平原烟雾间。 平原土壤美而肥,海港交横草菲菲。 更有山溪资灌溉,桑麻万顷映晴晖。 涓涓细流皆汇海,万水朝宗并西归。 此在川流真罕见
扬帆解缆语争喧,一叶轻飘到海天。 层浪有山随日涌,积流无地与云连。 沟称红黑曾闻险,蠲指东南不畏偏。 为问飞庐何处泊,台阳远在扶桑边
卢观源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以其诗歌创作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卢观源,这位生活在清代的诗人,其生平和作品虽未详尽记录,但从现存的文献资料中可知,他的诗作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后人传颂。以下是对卢观源及其作品的具体介绍: 1. 基本信息 - 生平简介:关于卢观源的生平资料相对稀缺,只知道他生于福建永安,可能是清乾隆年间的人物。 - 官职经历:卢观源曾在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考中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