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
``` 漫兴十一首 其五 钓发关余谓吉徵,长年三老尔何凭。 那知我本江湖士,失脚东来亦堕罾(zēng)。 注释: - “钓发关”:指钓鱼之处的关口,此处泛指某个特定的地点。 - “馀谓吉徵”:我认为这是一个吉祥的迹象。 - “长年三老”:这里指的是年龄较长的人。 - “尔何凭”:你依靠什么? - “我本江湖士”:我原本是一个江湖上的流浪者。 - “失脚东来”:由于不慎跌倒而被迫来到东方。 -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望极平湖不得山:意指虽然视野广阔到可以望见远处的平湖,但湖面辽阔而没有山峦。 - 水长山远画图间:意指湖水宽阔,而远山则被分隔在画卷之外,难以尽收眼底。 - 赋诗不似王摩诘:指诗人的诗歌创作风格与唐代著名画家王维的风格有所不同,可能更偏向于其他流派。 - 湖北湖南空往还:意指诗人虽然往来于湖北和湖南之间,但未能真正融入当地的山水之中。 --- 赏析:
【注释】: 1. 漫兴十一首:即《闲情偶寄》,是元好问的一组七绝。 2. 其十: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3. 春风吹绿满天涯,想见山园尽落花。 4. 想见:想象。 5. 少日:小时候。 6. 意狂:指年少时任性、轻率、不拘泥于世俗礼节。 7. 节物:指岁时节令。 8. 祇令:只使得,只能使。 9. 流转:指时光流逝。 10. 谩成嗟(yú):徒然地感叹。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晚年所作
【注释】 漫兴:随意写就的诗。萧萧:风声。矮窗:低矮的窗户。舂撞:撞击声。寓意:指含蓄不尽的意思。笔底:指诗的下句。卒:终,尽。降:落,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闲居时写的一些即兴之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感悟。此诗描写寒日斜照矮窗,竹影摇曳,窗影相撞,寓示着无限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第一联“寒日萧萧上矮窗”,点明季节和时间
病起犹余觅句勤,要题柿叶厌缤纷。 陟厘尽付五十万,今代谁为王右军。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1. “病起犹余”:赵蕃因病刚恢复,但仍勤奋地寻找诗句创作。 2. “要题柿叶”:他想要通过题写柿子叶来消磨时间,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创作的执着。 3. “厌缤纷”:形容题写的柿子叶繁多且色彩斑斓,让人感到眼花缭乱。 4. “陟厘尽付五十万”:将全部的酬金都赠予他人,表达出对艺术创作的珍视和尊重
注释:顺风的船帆总是要乘风而上,传呼声多次却没能得到回应。去程遥遥湖边草青青,宿伴悠悠水上罾沉沉。 赏析:此诗写旅途之趣。首二句写船行顺风,人应其声。次二句写舟行之速,与“日行千里”相类。第三、四句写夜泊湖畔,宿处水边,以衬托行程之远。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情趣
【注释】江南:泛指江南地区。处士:旧时对未出仕的读书人的尊称。杨无咎:即杨公亮,宋代诗人、书法家,善画梅。徐郎:指南朝梁元帝萧绎,字云卿,工书法。妙:好。何妨:不妨,可以。一枝春:梅花。 【赏析】此诗为作者向江南的杨无咎求索所藏的梅树写生图。首句点明对象和时间。“畴昔最工”说明杨氏擅长画梅;“最工”是说其技艺高超,达到了极致。二句是说听说徐郎的写真画得非常精妙,因此才来向他借一枝梅树写生图
【注释】: 截竹钩丝作钓筒,半缠苍石著波中。 截取竹子的一段制作钓竿,将钓线缠绕在岩石上。 忽焉快跃知鱼中,相语相呼促短篷。 突然间鱼儿跳跃,鱼儿相互交谈,催动着船帆。 赏析: 此诗是诗人闲情逸兴之作。首句点题,第二句写诗人垂钓的情趣。第三四句写钓到大鱼后的情景,用“相语”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鱼儿欢欣跳跃、争相游动的样子。最后一句“促短篷”,既表现了诗人对鱼儿的喜爱,也表现了诗人的兴奋心情
诗的格式是四言古诗,其中“邦人竞说江都胜”一句中的关键词有“邦人”、“竞说”、“江都”、“胜”,分别表示地域、人群、言论和地点。诗句表达了在诗人看来,江都这个地方因为某种优越性而受到众人的称赞。 次韵孙温叟求芍药二首其一的译文为: 邦人争相赞美江都胜于其他,一朵花的价值千金也恐怕是不真实的。 自己笑着寒厅又是如何自得,只是阶砌上苔藓覆盖长衣。
注释:桃花盛开,有深红也有浅红,竹子高大挺拔,又高又矮地丛生。男儿在田地里劳作,妇女们在田间采摘;狗卧在地上,鸡啼声四起,茅舍空荡荡的。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勤劳的乡村生活图景。首句写桃树与竹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富有生机。次句写男女劳作,动静结合,形象生动。第三句写动物和人,动静相宜,富有情趣。最后一句写农家生活,简朴自然。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田园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