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
【注释】 常恐:常怕,担心。无期:没有期限。摇落:指树叶凋落。转甚:更加严重。囊空:指家境贫穷。高医:名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疾病而家境贫困的无奈心情。 首句“秋风常恐到无期”中的“常恐”二字写出了他对秋天到来的忧虑。秋天是落叶的季节,也是疾病易发的季节,所以他担心自己会因为秋天的到来而病情加重。这里的“到无期”既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恐惧和担忧,也暗示了他对自己的病情感到无能为力。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对应作答。“我今即有湖南役”意思是我如今正要前往湖南服役,“准拟扁舟泊耒阳”意思是准备乘船停泊在耒阳县。“敬谢此图非久别”意为请接受这画作为不久的离别,“会倾桂酒奠椒浆”意思是将用桂花酒和椒浆来祭奠。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示例:我今将要到湖南去服役了,(所以)打算乘船停泊在耒阳县
注释:突然离家已经有一年了,春风又吹拂着海棠花开。回到家中,怎么向妻子和儿女交代呢?我倾倒出一百多首的诗篇。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久别重逢后的心情。首句写离家一年,次句写春风又吹海棠花,暗示时光飞逝。三、四句写归来后,如何向家人解释,即“何以遗妻子”,最后两句则写自己倾囊创作近百首诗歌。全诗语言质朴平白,但感情真挚深沉,富有韵味
【注释】 早禾:早熟的禾类作物。陇:田边,泛指田间地头。晴收:天气转晴,庄稼可以收获了。 雨欲为霖(lín):将要下一场大雨的意思。霖:久雨不停。势可忧:形势很令人忧虑,因为雨水太多,庄稼没法收成。 乌鹊(què):乌鸦。喜:高兴。 童稚:儿童。过西畴:经过西边的田野。 【赏析】 《寄怀二十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有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八首。此诗前两句写天晴后农民忙于收割庄稼的情景
【注释】 五日:五天,即五日京兆,古时称京都所在之处。 饭余:吃完饭之余。 扪腹细哦:用手指轻轻抚摸着肚子,小声地吟诵。哦,指吟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自叙诗,写诗人因疾病不能参与政治活动而深感惆怅的情怀。首句“春今五日如京兆”点明时间,“京兆”是唐代对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的美称,这里借指京城所在地。次句“风雨更堪携折之”,意谓春天的风雨更加使人愁思难禁,连带起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终日搜诗思不枯,坐间失喜折冰须。 寒窗雪满无人到,伴我一枝梅更孤。 注释:整首诗没有出现关键词“愁”,而是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在寂静的环境中独自欣赏梅花的孤独感。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孤独生活情景的诗歌。首联“终日搜诗思不枯,坐间失喜折冰须”,诗人整日沉迷于搜索和创作诗歌,以至于连自己高兴得忘记了去折断结冰的东西。第二联“寒窗雪满无人到,伴我一枝梅更孤”,窗外一片白雪皑皑
诗句:正月山园未有花,梅花落尽亦堪嗟。 译文:在正月的山园里还未曾看到有花朵盛开,梅花虽然已经落下,但依然值得一叹。 注释:正月(1):农历新年正月。 山园(2):指作者隐居的山林之中的庭院。 未有花(3):没有开花。 梅花落尽(4):指梅花已经凋谢。亦堪嗟(5):也值得叹息。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赵蕃对于春天的感慨和对自然变化的观察。诗中“正月山园未有花”描写了冬去春来之际,自然界的景象
寄怀二十首 其五 春风底事苦欺梅,旧雪未干新雪催。 元自不侪桃与李,何须著意苦相摧。 注释: 春风底事:春风为什么要欺负梅花。 元自不侪:原本就不同,不是同类。 着意:特意。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蕃的《寄怀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中通过描绘春风和雪花对梅花的影响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慨。春天的风总是喜欢在寒冷的冬天之后再次吹拂大地,而这次它却偏偏选择了梅花作为攻击的对象
【注释】 破屋支撑风雨馀:指自己生活贫困,但仍然坚持读书。 忍饥要惯无他术:意思是说忍受饥饿的办法是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这样忍耐着。 过午未炊犹读书:指自己虽然到了中午还没有吃上饭,但是仍然坚持读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叙其生活的困苦,表达了对贫穷境遇的坦然面对和对知识的热爱。诗人用“破屋支撑风雨馀”比喻自己生活贫困,但是仍然坚持读书;用“世间种种不关渠”来表达他对贫穷生活的坦然接受
注释:大雪覆盖了东园,小路被雪埋没了。经常被惊慌的饥饿的麻雀惊吓到,落进了空荡荡的树林。 山房明亮而幽静,我独自欣赏它的小景。听到远处传来哀伤的琴声,让我更加孤独。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冬日山林的景色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孤独、寂寞、哀愁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