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
【注释】衡岳:即南岳,在今湖南衡阳市。祝融峰:衡山主峰之一,又名赤帝峰或朱明峰,传说中南方的主宰神炎帝神农氏曾在此炼过五彩石补天,因此名之。封寺:指衡岳上的寺庙群。 盖渠目力及,皆我脚力自。 是可将无同,吾言亦聊戏。 【赏析】这首诗作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时诗人正在衡州任上。《衡州府志》称潘文叔为“南轩先生”,潘文叔名庭坚,号南轩。此诗前四句写登祝融观览所见之胜
注释: 与潘文叔游衡岳四首 其一欲行雨如蓰,既出云若涌。 山高一身微,风动万国汹。 岂唯林木悲,亦为毛发悚。 众谓当亟回,吾行便贾勇。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与好友潘德舆一起游览衡山时所作。整首诗通过描绘山高水长、风雨交加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敢无畏。 首句“欲行雨如蓰”,意为想要行走如同雨量一样
【注解】 1. 寥:空阔。2. 两石门:衡山有东、西二个峰门,分别以天柱峰、祝融峰为门户。3. 忽在眼:突然显现在眼前。4. 编简:古代书写用的竹简木札,这里借指书卷。5. 自:自身。6. 兹焉:此,指此处。7. 聊可馆:姑且可以安身之地。8. 匪我徒:不是我一类的人。9. 焉:于何,哪里。10. 仙佛:神仙与佛。11. 匪:不是。12. 徒:同类人。13. 聊:姑且。 【赏析】
湘山不为高,湘水未为远。 湘城几何家,湘景无不挽。 滕侯宅虽早,郭圃市之晚。 纡馀直陂陀,突兀对偃蹇。 登临适正昼,亭榭惬深稳。 诗材浩无穷,画手羞用本。 虽然倏变化,正以发关键。 注释: 1. 湘山不为高:湘山不因其高大而出名。 2. 湘水未为远:湘水不因其深远而出名。 3. 湘城几何家:湘城有多少户人家。 4. 湘景无不挽:湘景中无处不被人们所赞美。 5. 滕侯宅虽早
独过知津阁二首其一 忆昔正月五,渊明游斜川。我亦屏百事,来兹并栏干。 虽然无与俱,鸥鹭翻以翩。吾生后渊明,此心两悠然。 注释: 独过知津阁二首其一:这是诗题,是作者为知津阁写的第二首诗。独过:独自经过。 忆昔正月五:回忆过去的正月五日。 渊明游斜川:陶渊明曾在斜川游赏。渊明,即东晋诗人陶潜(字渊明),名潜,因曾隐居于五柳塘畔,后人称其田园诗为“五柳先生”。 虽无与俱:虽然没有人陪伴。 鸥鹭翻以翩
【注释】 陶翁:陶渊明。贾生忧世患,晚乃悟达观:贾谊忧虑国家大事,晚年才懂得了超然物外的达观。出处等蘧庐,可作异致看:出处和蓬庐一样,可以看作不同的处所。蘧庐,即蓬庐。鲵盘,指水涡。比喻心胸的狭隘。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描绘的是“瘦轩”。诗人以陶渊明自喻,表现自己不慕荣利、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及胸襟气度。 首联是写陶渊明在山中避暑,他选择的住处只有几尺宽的空间,像容膝那样狭小
范湘监务许惠其父盘溪居士诗先往数语焉 国朝几名家,在蜀苏与范。 斯文何与人,竟作南荒窜。 “斯文”指文人、学者,这里指的是那些被贬谪到南方的人。“何与人”意思是这些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他们的遭遇让人感到震惊。他们竟然被迫离开家乡,来到南方的边远之地,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南荒”指的是中国的南部边疆地区,那里地势险峻,气候恶劣,是人们常常躲避战乱的地方。因此,这里的“窜”字用得非常形象生动
注释: 忆昔孟东野,作尉悲龙钟。 我怀念过去孟浩然,担任县尉时年纪已老体态瘦弱。 有诗即景赋,大吏怒不容。 他写诗描绘景色,但被地方官员认为是不敬,因此受到斥责。 我痴坐移官,避事得养慵。 我因为痴迷而误了官职,避开事情得以安逸地生活。 寄语鸥鹭辈,勿惊足音跫。 告诉鸥鹭这些朋友,别让我的脚步声吓到了你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回忆自己与孟浩然的交往。诗人怀念过去的好友,感慨自己因痴迷而误了官职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四句,前二句写诗人游览昌国寺的所见所闻;后二句抒发了诗人游览后的感慨;末二句抒发了诗人对昌国寺的依恋之情。“欧吟庐山高,坡咏西湖全”两句化用白居易、苏东坡的诗句,表明自己有与这两位大家一样的才情。尾联两句是说:如果能够乘扁舟,游遍名山大川,那该有多好啊! 【答案】 于越为游,束发迨中年。契阔固多矣,梦寐如唤焉。迩来数经过,所休必思禅。凭栏上清音,解包留煮泉
学佛者祖迁自南陵来谒莫万安题诗于知津阁适同莫过而见之用韵以赠 注释:曾听说学习空性的人,世上的事都应废除。我怀疑那些隐居避世的僧人,是因为被诗风所吸引。你们如今打算做什么?更羡慕扬州的鹤。希望你们能长寿,不要因春天的濯濯而感到骄傲。 译文:我曾经听过学习空性的人,世上的事都应废除。我怀疑那些隐居避世的僧人,是因为被诗风所吸引。你们如今打算做什么?更羡慕扬州的鹤。希望你们能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