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
【解析】 此诗是作者与朋友同宿一山,因感时事而作的一首咏怀之作。 首联:在半山中来,已止复上,山游更同君,兼取鱼熊掌。 “初期半山来”指诗人初到此地,还未完全适应新的生活和环境。“已止辄复上”表明自己不能安于现状,仍时时向往着更高的生活。“山游更同君,兼取鱼熊掌”意思是说,在游览的过程中,还不忘与友人共度欢乐时光,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买珍贵的物品作为礼物送给友人,以表达对友人的深厚友谊。
【解析】 此诗为作者罢官退居后的闲居之作。诗人借“梅”自况,抒发了因时局动荡、自己被贬而深感世事艰险、人生无常的悲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虽身遭贬黜却仍心向朝廷、希望早日复用的心情。全诗语言平实质朴,但感情深沉真挚,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一:非为十日留,重此一岁阑。岁去易悲感,日来盛阴寒。“非为十日留”是说不是由于我滞留十天的缘故才感到如此;“重此一岁阑”是说因为已经过了一年,所以容易悲叹
十二日登列岫亭有设空幄者去之荐福酌浅沙泉登大楚之秋屏阁而归赋诗一首 轩亭著难稳,名字又恶同。 譬犹死得谥,美恶百代公。 维洪之厌原,兹为众山雄。 何许千万间,可以屏障充。 不于春夏时,刻画仍遗冬。 岂非即其西,故取摇落中。 所得正且尽,评自曾南丰。 是令登赋士,谈说口不容。 我留豫章城,十日雨且风。 重寻湖上宅,再叩仙佛宫。 未行北沙门,忧心实忡忡。 落日拟进棹,殷勤谢篙工。 我游有未尽
【解析】 题干要求对诗歌逐句释义,并赏析。“克斋”是全诗的标题,“克”即克服,克服什么?“斋”,即居室、书斋。此诗以百川奔腾作比,说明作者的胸怀像底柱一样屹立在万水千山之中,无所畏惧。接着写万物皆流,只有金石不能被流水冲刷。然后写到世纷峥嵘,作者却能超然物外,如梦初醒,春冰消融。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克斋”就是战胜自己,战胜纷乱的世界。 【答案】 译文: 百川奔腾奔涌,我如同岿然不动的基石
【译文】 偶然来到山里,没有关碍。何必要化成仙体才能进入呢?俯视那些纷扰的人世,脱去就像手掌上的一层薄纱一样容易!我生来本来就是个山人,谈山并不是妄想。赋诗也是随意兴发,不要世人的称赏。你我志向相同,只是居住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只感到惭愧学问不进,不要夸示年龄已大。今人难道没有贤者,怎敢说我就仰慕他们?如果不是这样,那就简明地编排吧,言行富有哲理向前发展。相约在山中读经,不要等秋风起时再响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建安太守期间,时值春暖花开,诗人在桃树下观赏桃花盛开的景象,有感而发。首联点题,“吾州四名禅”,说明他任职的地方是禅宗盛行之地;“独未历龟玉”,意谓没有游历过龟峰和玉虚洞两座名山。颔联用典,“懒不鞭”即《世说新语·容止》中王献之“恨其眼长”(王羲之曾戏弄儿子王献之,让他以手指画自己眼睛的长短)的故事。颈联写诗人欲游览龟峰,却因舟系桃花而止。尾联写他看到《桃花源记》后
注释: 六月有这样的雨水,这是丰收的预兆。 我在空荡荡的殿堂上睡觉,听到声音肃肃地像有冰在响。 担心前边的溪水,早晨出发时心惊胆战。 赏析: 《雨宿永源寺》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首诗写诗人雨夜宿寺,对即将到来的秋凉有所预感,并由此而引发的种种感慨。诗中“丰年徵”指夏末秋初雨水丰沛,是大好天气之象征,也暗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前溪水”即前面的溪水,诗人担忧它,是因为前溪水流湍急、险峻
注释: 惊飙:猛烈的风 振林梢:使树林中的树枝摇动。 落日挂马首:夕阳挂在马头上。 世方功名图:世间都在追逐功名。 我自饥寒走:我自己在饥饿和寒冷中奔走。 萧条:冷落、凄凉。 政长路:政治道路,官场。 欢喜逢故友:非常高兴地遇到老朋友。 酒酌戒毋多,诗声愧新有:饮酒时不要多喝,作诗的声音惭愧自己没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彦博同到访梅山途中,因畏惧风雨而中止行程后,于僧房小饮并作的一首诗
山梅且翩翩,溪柳向婀娜。 群行欲何诣,僧屋惟所可。 连朝谩蕲尔,作意终败我。 此事且复然,吾生信多坷。 注释: 1. 山梅且翩翩:山中的梅花正在盛开,它们在微风中摇曳着。 2. 溪柳向婀娜:溪边的柳树随风舞动,姿态优美。 3. 群行欲何诣:我们一行众人的目的地是什么? 4. 僧屋惟所可:只有寺庙里的小屋是我们可以去的地方。 5. 连朝谩蕲尔:连续几天我们都在努力寻找那个地方。 6. 作意终败我
这首诗是李白的《赠裴十四》。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 二月二日阻风呈同行 平居说江湖,似若苦饥渴。 及今落吾手,谓可娱朝夕。 胡为连日行,乃复形叹息。 使风不终朝,阻风有并日。 欲行波涛恐,欲住饿馁迫。 吾舟仅如芥,吾命真若发。 吾罪不足云,吾家复何说。 不唯风浩荡,更直雨骚屑。 鸡啼三家幽,鸟度万里阔。 遥闻君山青,旧咏高楼月。 何当俱醉倒,梦去山南北。 ```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