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
【译文】 我卜居在地势低洼的地方,靠近山枕靠着林木的山麓。 放眼眺望既没有地方,用什么来宽慰我的羁旅之苦。 黄昏时分,雨下个不停,等待黄梅季节的到来。 清晨起来更觉寒冷,过了中午更加闷热潮湿。 山蝉的鸣叫令人烦恼,声音杂乱不是丝竹乐器。 身体病弱不耐烦劳,颇复伤烦促人心神不宁。 缅怀江湖旧游之地,仿佛能继续梦想。 谁与我一起准备扁舟,我要独自去旅行。 【注释】 1、二十七日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登高》的作者是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句写自己年老体衰,多病潦倒的处境,抒发了悲凉凄苦的情感。 【答案】 注释: 1. 戚戚重戚戚 译文: 忧愁的心情更令人忧愁,我怀抱着心事不能自释。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忧患深重的复杂心情。他以“戚戚”二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妇有居冢亚,冢富亚则贫。” —— 家中的女性若为次女(如妾或养女),即便其母富有,她也会因地位较后而相对贫穷。 注释: 此处表达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往往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 2. “贫知敬尊章,富不亲补纫。” —— 贫穷时知道尊重母亲的尊严和规矩,而富裕时却不愿亲自帮忙做家务或补衣等琐事。 注释: 此句揭示了不同生活状态下对母亲态度的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了解诗句的意思,再分析其表达技巧和艺术效果。 此诗首联“春风”点明了季节、气候、氛围;“桃花”则点明了地点,并交代了时间。颔联写桃花与流水的相遇,是一幅美丽的画面:“适”为“恰好”,“会”为“相遇”,即桃花盛开时正赶上流水潺潺。这两句既写出了春景的美好,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欢愉。颈联写桃花与流水相遇之后,便随水远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作者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思想情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期斯远不至登溪亭有怀并属云台刘先生三首 其一”:希望他早日归来,但迟迟不至;我在溪亭上怀思他,并嘱托云台刘先生。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落日照耀着溪谷,树林在日光中摇曳生光
【注释】 期斯远不至:期望他远行而未能到达。 登溪亭有怀并属云台刘先生三首:作者在登溪亭怀念友人并请云台刘先生赋诗的一首五言律诗。 西南定何方:指朋友远行的去向。 路远惟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白鹭带演迤:白色的鹭鸶随着曲折的山间水道。 青居郁岧峣:青山高峻秀丽。岧峣,山峰高耸之意。 下有隐君子:下面隐居的君子。 内盛外不骄:内心充满而不傲慢自大。 芳春觉兰馨,穷冬知木乔:春天闻到兰花的香气
学诗如学道,先须养其气。 译文:学习诗歌就像学习道家的修养道理,首先必须培养自己的气质和情操。 注释:学诗:学习诗歌。道:道家哲学,也用来比喻诗歌之道。养其气:培养自己的气息与气质。 赏析:此句强调了诗歌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情感的培养,这是诗歌创作的根本。 植苗无他术,务在除荒秽。 译文:种植树木没有其他的秘诀,务必要铲除荒废的地方。 注释:植苗:栽培、种植树木。无他术
【注释】 杂咏其一:杂咏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对一些不入流的诗歌的统称。兰生杂蓬藋,匪愿为世采。匪:不是;愿:希望;采:采集,这里指作诗。兰生:兰草,比喻高雅的兰花。蓬藋:杂草,比喻俗气。 一朝落城市,未免论金卖。 落城市:落到城里,即进入朝廷。论金卖:以金银作为商品出售。 金轻孰见多,弃不待其艾(ài)。 孰见:谁看见;孰,疑问代词,哪个。艾:通“刈”,割。 抔土傥(tǎng)与期,含熏岁犹再。
严山多嵯峨,婺水争平远。 注释:严山山峰众多且高低错落,婺水蜿蜒曲折且向远方延伸。 赏析:此句描绘了严山的山势和江水的流向,用“多”“争”等词形容严山的山势多变、江水曲折。 山如古屏张,水似横轴展。 注释:山如同古代的屏风般展开,水犹如横向的画轴般流淌。 赏析: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山比作古屏风,水比作横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严山的壮丽景色。 世绝郭熙画,我无摩诘诗。 注释
【注释】 (1)读阮嗣宗传:阅读关于阮籍生平事迹的传记。阮籍,字嗣宗(一作“季子”),三国魏诗人。 (2)托狂:借酒浇愁。 (3)广武叹已绝:广武,古地名,在今河南禹县。曹操曾作《薤露行》,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语,阮籍对此非常不满,于是写了一篇《咏怀》诗,其中有“常拟哭路隅,谁为仰天啼”的句子,就是对曹操的不满和讥讽。 (4)苏门啸何长:苏门,指苏轼、苏辙兄弟。苏轼曾写《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