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
【注释】 1.溧水道中回:指诗人在溧水(今属江苏)境内道中时,寄诗给子肃及玉汝。 2.抱关故悠悠:抱着关钥的旧物很悠长。 3.挂壁仍骎骎:挂在壁上的马鞭还像从前一样快。 4.况此十日病,酒止诗废吟:何况我近日得了重病,连酒都喝不下了,连诗也作不出来了。 5.别来定安否:自从分别以来,他的安全状况如何呢? 6.千万关我心:请你千万要保重,我的心为你牵肠挂肚。 【赏析】
【注释】 衡山道中:在湖南南岳衡山县的路上。白下:古地名,今南京。清江:即湘江。怀:思念。旧游:指过去在清江的交游。寄长沙诸公:托寄给在长沙的朋友。 昔我官白下:我以前在南京做官。屡到:多次经过。清江上:指清江之滨。清江众君子:指清江河边那些君子。清江,水名,在安徽和江西两省交界处。我友或我丈:我的友人或者我的长辈。 至今过其邦:到现在还路过他们家乡。眷恋:依恋留恋。乡党:故乡。几思:常想
【注释】 溧水道中回寄子肃玉汝并属李晦庵八首 其二:溧水的道中,我给子肃、玉汝和李晦庵写了八首诗。第二首是说今年不是闰年,这个月已经是腊月了。 北风:指冬天的北风。勿渠嗔:不要生气。汝自衣百结:你的衣服又多了一层。 永夜:一个长夜。只愁阴:只是为阴暗的天气发愁。 清晨:黎明时分。吹作雪:把早晨的寒冷吹成了雪花。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溧水道中对友人的劝慰。诗的开头两句写时令与气候,点明时节
【注释】 ①衡岳:山名,在今湖南省衡阳市南。 ②“远看”二句:远看云气时吐时吞,近看太阳出没。 ③“解驳”二句:指云气忽散忽聚,像被风吹拂一般。 ④“山灵”二句:指山神知道我的来意,所以没有理会我。 ⑤“纵使”三句:即使山高云深,也不能造访仙境。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游衡山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远望山中之景;颔联合写近观山中之景,颈联写山神不理睬诗人,尾联写诗人虽想登高造访仙境,但终不能如愿
出门复入门,去来何悠悠。 故人别有见,见乃不重留。 居人宁念此,行者可胜不。 【注解】 ①溧水道: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境内。 ②玉汝:指子肃(王安礼),字汝南。苏轼的朋友、门客。 ③李晦庵:指李常甫,字晦庵,苏轼的朋友。 ④八首:这里指《寄王定国》诗共八首。 ⑤“出门”句:《论语·子罕》:“夫子言志于卫灵公,至于行道之迟速,犹以为度焉。”意思是说孔子对弟子们讲他的志向时,谈到他行走的缓急
注释: 僧房四立壁,淅沥夜吹风:僧房四周的墙壁上,有风吹过发出淅沥的声音。 破衲作深拥,其势乃若空:破旧的僧衣紧紧裹住身体,好像空虚一样。 晨钟不能待,宿火拨通红:清晨的钟声也不能等到,夜晚的火光已经把衣服烤得通红。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他的好友李之仪(子肃)和玉汝、李晦庵等人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句“僧房四立壁,淅沥夜吹风”,描述了僧房四面墙壁
诗句: 1. 孟秋八日夜伯寿仲理过予同访俊乂步月入城南书院。 译文:孟秋八日夜晚,伯寿、仲理来访我,一同前往城南书院漫步赏月。 注释:孟秋,指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的七月或八月。夜晚,晚上。伯寿、仲理,指两位朋友。过,拜访。予,作者自称。同访,一起探访。俊乂,指有才能的人。步月,在月光下漫步。城南书院,位于城南的一所书院。 2. 坡头步矱确,墙下循委蛇。 译文:坡头小路崎岖不平,墙下溪流曲折蜿蜒
【题解】 此诗为作者晚年所作五言律诗,写诗人游览郑氏北墅之所见所闻。首联交代了时间与天气;颔联写久雨终于天晴的景象;颈联描绘游岩访隐的愉快之情;尾联写在山野小舍中偶遇郑七松老人。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美,有“清空之句”。(见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 【注释】 ①篮舆:即竹轿,用竹子编制而成的一种轿子(古代官员出行时乘用的轻便车)。浮梁:指浮梁县,唐宋时属徽州路,今属安徽。②朝岚:早晨的云雾
【注释】: 1. 发潭州:指由潭州(今湖南长沙)赴任。 2. 人言天宇澄,政好行远道:别人都说天空晴朗,皇帝喜欢走很远的路。 3. 秋阳既已后,朔风尚兹早:秋天的阳光虽然已经晚了,但北方的风仍然来得很早。 4. 那知羁旅臣,宁有佳怀抱:哪知道作为在外做官的大臣,哪有好心情呢? 5. 鬻田就远宦,廪薄不得饱:卖掉田地到外地做官,俸禄微薄连饭都吃不饱。 6. 故乡虽难归,万里生且老:虽然家乡难以回去
这是一首描写沅陵县治廓轩的诗,诗人通过对这座古建筑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现状的关注。 诗句释义: 1. 昔我过此屋,四壁蔽莫窥。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曾经路过这座屋舍时的情景,四周墙壁遮蔽,无法看到里面的情况。 2. 屋外何所有,榛草连污池。 这句诗描绘了屋外的景象,榛草覆盖着池塘,显得凌乱不堪。 3. 今我重来过,壁去檐竹垂。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再次来到这座屋舍时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