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薖
诗句释义: 落叶开花,秋季来临又到了春天。睡梦中的荣枯,并不关乎自身命运。 译文: 树叶在秋天开始飘落,就像春天的到来一样。但是在这美丽的变化之中,我们是否曾意识到,即使是在这样的美好时刻,我们的内心也可能会经历起起伏伏,如同睡眠中的荣枯一般,与自身的命运无关。 关键词解释: 1. 落叶:秋天到来时,树木上的叶子会从绿色变为黄色或红色,最终落下,象征着事物的更迭和自然的循环。 2. 开花
雨中漫成四首 向老逢春懒问花,恶风吹雨故斜斜。一城桃李应漂尽,不到城南韦杜家。 注释:在春天里,我懒得去问花儿的开放情况,因为恶风和雨水使得花朵都倾斜了。整个城市里的桃花和李花可能都被吹打落尽了,但我却没能到城南的韦杜家看看。 译文:在春天里,我懒得去问花儿的开放情况,因为恶风和雨水使得花朵都倾斜了。整个城市里的桃花和李花可能都被吹打落尽了,但我却没能到城南的韦杜家看看。 赏析
【注释】1.送黄柑:赠送黄柑橘子。2.彦孚:字彦孚,成都人。唐玄宗时,官至中书令。3.残腊:即除夕。4.三寸:指柑橘。5.作金黄:结出了金黄色的果实。6.故园兄弟:作者的兄弟。7.思我:思念我。8.特地:特意。9.草堂:杜甫草堂。 【赏析】诗写于天宝五年(746),是杜甫在夔州与友人彦孚告别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首句“残腊才经一番霜”,以残腊、一番霜来描写深冬时节
注释: 1. 山矾:一种植物,花朵黄白色。 2. 宫样黄:形容颜色鲜艳如宫殿一般。 3. 晓风微送雨中香:早晨的微风送来了雨中的香气。 4. 鼻端空寂谁知许:鼻子里空空荡荡,谁能知道呢? 5. 莫怪雄蜂取次狂:不要怪这些蜜蜂过于疯狂地采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中的场景。一树山矾,黄色鲜艳如宫,早晨的微风带着雨中的香气轻轻飘过。然而,鼻子里却空空荡荡,仿佛什么都没有闻到。这种空寂的感觉
偶书二首 大儒读书如布谷,小儿据几如王孙。 道人竟日无一事,卧看前江烟雨昏。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三个不同生活状态的人物,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首句“大儒读书如布谷”,通过比喻,把大儒比作布谷鸟,形象地表现了大儒勤奋好学的形象。布谷鸟常在黎明时分报晓,提醒人们开始一天的工作。在这里,诗人用此来形容大儒的勤学精神,寓意深远。 次句“小儿据几如王孙”,则以孩童之态形容贵族子弟的悠闲自在
举案齐眉老孟光,隐居无计可须忙。残年但使糟床注,亦付生涯与醉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晚年生活的惬意态度。首句“举案齐眉”出自《后汉书·梁鸿传》中的典故,形容夫妻之间相互扶持,恩爱深厚。此处借以象征夫妻和睦、相濡以沫的生活。而“隐居无计可须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无奈与焦虑,因为生活琐碎,难以安排,需要忙碌应对。这种矛盾的心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注释】 平生:一生;蹇(jiǎn)吃:说话迟钝;不解语:不会说话。 终日:从早到晚。 要路:重要的地方。 它年:指将来的某一天。 讥:讥讽。 无口匏(páo):没有嘴巴的葫芦,比喻没有口才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人不善于言谈的诗,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自己不善言谈;后两句写自己如果能够言善辩,就一定会得到人们的称赞。 “平生蹇吃不解语”一句,意思是:我一生口齿不清,不会说话
注释: 1. 雪窗痴坐拨寒灰:在寒冷的雪窗下发呆地坐着,把冷灰拍打开。 2. 万斛清愁扫不开:我有一肚子的忧愁,像万斛的水一样深重,无法驱散。 3. 排遣此怀将底物:想要消除这些烦恼,有什么方法呢? 4. 凭君催送曲生来:请把我送给你的朋友,曲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夜中独自饮酒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困惑和无奈。他试图通过饮酒来驱散心中的忧愁,但是却发现无论喝多少酒都无法消除他的烦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野老”即山野的老头,他沿山坡拾掇落在地上的柴火。诗人以“缘冈拾堕樵”一句写出了这位老农的形象。“溪童收网度横桥”,是说小溪旁的孩子们在收拾捕鱼工具过河去打渔的情景。这里用一“收”字点出他们正在打鱼。“高怀尽在行歌里,岂信人间有市朝”。意思是:他的心胸高远
【注释】 移松二首: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咏物以言志。“松”,指松树。松为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常以松作比喻。松姿优美挺拔,四季苍翠青翠,故有古貌、苍髯等称颂之词。松树生长于高岭险阻之地,不畏严寒酷暑,所以又常用来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十八公”即指松树,是诗人自喻。“巍巍独出众材中”句,写松树高大挺直、枝干劲拔,高出众木之上;“为我商量送好风”句,写诗人在危峰绝壁之上,仰望青松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