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薖
【注释】颜生:指颜回,孔子的得意门弟子。一箪:古代盛饭用的竹器,用时取其一半。磬(qiǎng):古代的乐器,形如石磐,击之发出清越的乐声。涧盘:即砚台,古人用来研磨墨汁的工具。 【赏析】《山间四首》写于作者隐居庐山期间。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颜、扬二人高洁品质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虽居陋室却能安贫乐道的豪迈情怀。 第一句“未羡颜生乐一箪”,意思是说,我羡慕颜回先生那简朴的生活。颜回是儒家学者
【注释】 移松二首: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咏物以言志。“松”,指松树。松为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常以松作比喻。松姿优美挺拔,四季苍翠青翠,故有古貌、苍髯等称颂之词。松树生长于高岭险阻之地,不畏严寒酷暑,所以又常用来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十八公”即指松树,是诗人自喻。“巍巍独出众材中”句,写松树高大挺直、枝干劲拔,高出众木之上;“为我商量送好风”句,写诗人在危峰绝壁之上,仰望青松挺立
诗句原文: 青精饭三首南人虽号乌桐饭,过熟翻成作淖糜。 太极真人方未试,茅山道士寄何迟。 注释解释: 1. 青精饭三首:这是一组以“青精饭”为主题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青精饭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2. 南人虽号乌桐饭:这里的“南人”指的是南方的人,而“乌桐饭”是一种南方的饭菜。虽然南方人称其为乌桐饭,但经过过度烹饪后,反而变成了泥泞的糊状物。 3. 过熟翻成作淖糜:“过熟”指的是过度烹饪的程度
【诗句释义】 1. 鸣鸠:鸣,鸟叫声;鸠,燕子。 2. 云阴解尽却残晖:乌云消散了,阳光也出来了。 3. 屋上鸣鸠唤妇归:屋上的燕子叫唤着妻子回家。 4. 不见池塘烟雨里:在池塘里的鸳鸯没有看见。 5. 鸳鸯相并湿红衣:鸳鸯在一起,红色的衣裳都湿了。 【译文】 乌云消散后,夕阳也出现了,屋上的燕子叫唤着妻子回家。在池塘里的鸳鸯没有看见,它们一起在水中嬉戏,红色的衣裳都湿透了。 【赏析】
诗句原文: 南人酿酒诧深红,注瓦真成琥珀浓。 与药相投莫宜此,急分多病晏如翁。 注释翻译: - 南人酿酒:指南方人制作酒。 - 诧深红:惊叹着酒的颜色很深红。 - 注瓦:将瓦罐用于酿酒。 - 真成琥珀浓:瓦罐中的酒真的像琥珀一样浓稠。 - 与药相投:与药物相配。 - 莫宜此: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饮用。 - 急分:急忙地给某人分酒。 - 多病:有众多疾病。 - 晏如翁:指姓晏的人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是一道诗歌鉴赏的题目,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我们通读全诗,把握诗意,从标题、意境、手法、表达情感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首七绝。首句写夏日南湖的景色:碧绿的水草与曲尘(香炉灰)裙相争,竞显青翠;第二句写乘小舟在湖中游赏,船头有象鼻筒,像玉杯一般,斟酒作饮;第三句以“无人催送”的“莫愁”自比,抒发了因没有知心朋友相伴而闷闷不乐的情怀
这首诗名为《青精饭三首》,是宋代诗人谢薖的作品,全诗如下: ``` 霍山王邓两真隐,驾鹤乘云飞九天。 当时服饵定何物,同饭青精三十年。 ``` 译文与注释 第一部分:霍山王邓两真隐,驾鹤乘云飞九天。 - 霍山王邓: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两位隐士,霍山和王姓之人,因隐居不仕而闻名。 - 驾鹤乘云飞九天:用神话中的仙人驾鹤升天来比喻两位隐士的高远志向,他们如同仙人一般,不受世俗束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是一首七绝诗,写诗人在晚晴时分漫步塘畔所见所感。“漫踏斜阳堤上行”,点明时间、地点,为全诗定基调;“偶逢白叟问年登”,描写了人物、动作、细节,为后文做铺垫。 【答案】 译文:傍晚的阳光洒满堤岸,我悠然地漫步。偶然遇到了一位白发老翁,询问今年庄稼收成如何?去年田中禾苗已经干枯,龟裂的痕迹随处可见,今年雨水充足,禾苗又重新生长了。赏析
诗句输出:南人酿酒诧深红,注瓦真成琥珀浓。 译文注释:南人的酒酿得颜色深红,倒入瓦器中真的像琥珀那样浓郁。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南人酿酒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酿酒技艺和对酒的热爱。其中“注瓦真成琥珀浓”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南人的酿酒技术精湛,使得酒液如同琥珀般浓郁。同时,这也反映了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追求
送香与董彦速二首其一 侯莎新补蔚宗传,藿燥詹粘疑可憎。 试炷博山元不俗,小奁分供在家僧。 诗句翻译 1. “侯莎新补蔚宗传”:这里提到的“侯莎”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人物或组织,而“蔚宗”可能是指的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可能是在描述一种补充或修正的行为。 2. “藿燥詹粘疑可憎”:“藿”是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人的性格或行为;“詹”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质地;“粘”则可能指某种状态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