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薖
【注释】 剥剥啄啄:形容鸟儿的叫声。无俗客:没有庸俗之客。清清泠泠:形容清凉的风声。好风:好风气,即好风景。一枕:指枕头。无忧乐累:没有忧虑和烦恼。何须:何必。游宦:出外做官。大槐宫:指唐玄宗时所建的大安宫。此诗写诗人在闲适的生活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抒发了诗人不慕荣利、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赏析】 《昼卧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是第二首。前四句写自己昼卧的情景;后三句表明自己的心情
注释: 青精饭:一种用青精草做成的食物,据说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从来见说青精饭,晚遇真人隐诀中:以前听说过青精饭的传说,直到后来才遇到传授这种秘法的真人。 长恨闻名不相识,那知俚俗号乌桐:一直遗憾没有机会认识传授者,更没想到这种食物竟然被当地人称为乌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遇到了一位传授青精饭秘法的真人。诗人对于这种神秘的食物感到十分好奇
注释:树枝上金弹丸,适合用玉制的盘子盛放。从来物以远为贵,酷爱闽中的荔枝红如丹。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赞美金弹丸、玉盘和荔枝,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事物的追求和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高雅情趣和独特眼光。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昼卧的二首 书魔才挽睡魔推,鼻息俄惊吼怒雷。 梦到逍遥大庭馆,不堪檐外鸟惊回。 注释: 昼卧的二首:指《昼卧》中的前两首诗,即《昼卧》第一首《书魔才挽睡魔推》和第二首《鼻息俄惊吼怒雷》。 书魔: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因为作者在创作时常常陷入文字之中,无法自拔。 梦到逍遥大庭馆:指梦中来到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庭院,心中畅快无比。 檐外鸟惊回:形容梦中听到外面鸟儿的惊叫声,让诗人从梦中惊醒。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秋日登拟岘台二首 《秋日登拟岘台》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为第一联,写景;后两句为第二联,抒情。首句“秋高”,以景起兴,暗示下文的议论当从这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背景出发。次句“山出”,紧承上句,点明季节、景物,而“欲”字又使这一景象带上主观色彩:诗人想登山临眺,去欣赏这秋高气爽的美景
送香与董彦速二首其一 窗间一炷结趺坐,万象森前应眼明。 不印香严薰未歇,何妨人诮太僧生。 注释 - 窗间一炷:指在窗边点燃了一炷香 - 结趺坐:一种佛教修行的坐姿 - 万象森前:万物在眼前展现 - 应眼明:眼睛因景象清晰而感到明亮 - 香严:佛寺名,这里指佛教寺院 - 薰未歇:香气未散 - 何妨人诮太僧生:为何被人指责为过于拘泥于佛教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佛教寺院内的情景
靡靡江蓠只唤愁,眼前何物可忘忧。 楝花净尽绿阴满,才见一枝安石榴。 注释: - 靡靡江蓠:这里指代了江蓠草,一种常用于古代诗歌中的意象,象征着离别和愁绪。 - 眼前何物可忘忧:表示在当前的情况下无法找到可以忘却忧愁的事情。 - 楝花净尽绿阴满:描述楝树花开之后,树叶落尽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 才见一枝安石榴:只有这最后一枝石榴,才能给人带来安宁和满足。 赏析:
第一首 雨后幽静丛中洗尽了尘垢,清客的襟怀也变得清新。 厨人采摘时独自思量,这根苗扶老或许能成为杖助行。 蓓蕾舒展着黄澄澄的笑脸,犹如无数金子在绽放光彩。 第二首 (1) 幽静丛中雨水洗净了尘垢,使清客的心情变得更加清爽。(2) 采撷的人独自一人,心中默默盘算。(3) 这根茎虽然年岁已高,但也许能作为拐杖使用。(4) 那些蓓蕾正舒展开笑容,如同无数闪光的金色颗粒。 注释:“杞菊”指枸杞子
注释: 络纬:蟋蟀。 聒人:扰人。 长向:常常向着。 戒授衣:告诉人们缝制衣服。 织素:织布的原料,这里指布帛。 输官:送给官府。 工女:女子们。 正投机:非常合适。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了织布女在秋天为官府织布的情景。 第一句“络纬聒人长向井边啼”,用拟人的手法,把织布女比作络纬鸟,写出了织布女勤劳的身影,同时也写出了络纬鸟的叫声。第二句“在宇丁宁戒授衣”则写出了织布女在忙碌中
和李智伯病中书事四首其一 诗句释义与赏析 谢薖《和李智伯病中书事四首 其一》原文如下: 应知露肘贫堪忍,只有哦诗兴未疏。莫遣木兰当户织,须烦阿买八分书。 注释与赏析: - “应知露肘贫堪忍”: 此句描绘了诗人因疾病带来的贫穷之苦,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艰辛。 - “只有哦诗兴未疏”: 尽管生活贫困,但诗人的文学创作热情并未减退,展现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 “莫遣木兰当户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