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莎新补蔚宗传,藿燥詹粘疑可憎。
试炷博山元不俗,小奁分供在家僧。

送香与董彦速二首其一

侯莎新补蔚宗传,藿燥詹粘疑可憎。
试炷博山元不俗,小奁分供在家僧。

诗句翻译

  1. “侯莎新补蔚宗传”:这里提到的“侯莎”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人物或组织,而“蔚宗”可能是指的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可能是在描述一种补充或修正的行为。
  2. “藿燥詹粘疑可憎”:“藿”是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人的性格或行为;“詹”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质地;“粘”则可能指某种状态或特性。这句可能是形容某人或某物显得有些怪异或者不合时宜。
  3. “试炷博山元不俗”:“试炷博山”,可能是指尝试点燃了博山香,这是一种传统的熏香方式,通常用于净化和祈福。“元不俗”则表明这种香的味道纯正不假。
  4. “小奁分供在家僧”:这里的“小奁”指的是小巧的容器,“分供”表示分配或共享,“在家僧”可能是指在家中修行的僧人,暗示这些香是作为供养之物赠与他们。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次对香的赠送和焚烧,反映了诗人对于宗教和文化传统的尊重以及其个人的情感寄托。
  • 赏析: 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也体现了自己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展现了宋代诗人谢薖深邃的思想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 意象运用: “藿”、“詹”、“粘”等词汇,富有象征意义,可能象征着某种性格或特质,如藿代表坚韧,詹代表质朴,粘则可能代表着某种不易改变的特性。

此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动作,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文化元素融合,使得诗歌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不失艺术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