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年华:岁月;机事:事情;世故:世事,人情世故;妄心:虚妄之心;播糠眯:形容人无知的样子;多生闻蚁聪:形容人见识浅陋,像蚂蚁一样;体中痴黠半:身体中一半是愚蠢、糊涂的,一半是聪明、智慧的;酒外醉醒同:指酒后清醒,酒后醉倒都一样;天运:天命;端:定。 译文: 岁月流逝,世事如梦,虚妄之心随风而去。 一大笑过,无知之人便显得愚昧;多生听闻,却都不如一只蚂蚁。 身体的一半是愚蠢、糊涂的,另一半是聪明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此诗前四句写“郊行遇乡人”,诗人在郊外的旅途中偶遇了故乡的人。后四句写与乡人的相会,表达了对故里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其表达作用即可。如:“江滨路”:指作者当时所经过的荒凉的江南一带道路。“客里声”:指乡音,即故乡口音。“维梓”:指故乡的树木,也指故乡之人。“班荆”
【注释】 郑重:严肃庄重。河尹:古代官名,负责掌管河道的官员。舍盖公:即李德裕,唐代诗人、文学家,曾任宰相,以直言敢谏著称。今安:如今安全。裨:辅佐。议政:参与国政。坐谈空:指无实际成效。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绿匆匆:草木茂盛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赴任江西观察使途中。首联“郑重传河尹,殷勤舍盖公”,点出诗人在赴任途中,向河尹和盖公辞行,表现出对这两位前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诗句注释 - 还家父老见迓境上:指我回家时家中的父老乡亲前来迎接。 - 出塞功名薄,还家父老怜:意为出外征战,得到的功名微薄,而回家后得到的是乡亲们的关爱和怜惜。 - 尚迟一饭报,又愧五浆先:意为还没有来得及用一顿丰盛的饭菜回报乡亲们,就已经让他们品尝到了五味的佳肴,感到愧疚。 - 手本平分社,诗堪助种田:意思是手捧礼物与乡亲们平分,诗歌可以帮助他们耕作田地。 - 从今数来往,东陌与西阡
过衢阻潦宿民家 暮色中,听水声潺潺,知是雨涨所致。 投宿于村庄的一户人家。选择在村边的小路上行走,是因为道路旁的积水阻碍了前行的路。 凉借何方雨,香来隔浦花。 夜晚时分,凉爽的感觉仿佛来自远方的雨水,花香似乎从对岸传来。 翁分区种粒,妇进圃抽芽。 老人在田间划分地块,种植稻米;妇女则进到园地里,播种蔬菜。 官驿应无此,通宵梦亦佳。 虽然官府驿站里不会有这样的景致,但是能够通宵做梦
【注释】 1.知录:宋代官名,即“秘书省著作佐郎”。班改秩:指因政绩显著而升迁。 2.同味少:意谓相看(相互观察)的情味很少。 3.可人行:值得送行。 4.晓日朝天旆:太阳初升时,天上挂着一面旗帜,这里指朝廷。 5.春江水程:春天江水泛舟的行程。 6.方将有民社:意谓正要治理民众百姓的地方。 7.何患不公卿:意谓有什么可怕的不能做宰相呢? 8.南楼夜:指作者的住所。 【赏析】
诗句原文: 客里还分袂,樽前小系舟。 笛声扬子晓,帆色洞庭秋。 万里身为本,中年别作愁。 乾坤多事在,何日各林丘。 注释解释: - 客里还分袂:形容分别时的情景。"客里"指旅途中,"分袂"意为分手。 - 樽前小系舟:在喝酒的时候,把船轻轻系在岸边以便告别。“樽”是古代的一种酒器,而“系舟”则指的是将船只系在岸边。 - 笛声扬子晓:描述了笛声在清晨从扬子江畔传来的景象。"扬子"是指扬子江
【注释】昧谷:指黄昏时分的谷地。凉景:傍晚凉爽的景象。环涂:曲折的小路。呼月出:角声中夹杂着月亮的叫声,形容声音嘹亮。云树:云雾中的树木,多思:因景色而产生许多思绪。暗泉:指山中隐蔽的泉水。尘缨:指尘埃飘落于帽上。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傍晚时分,从城外返回家中,途中经过一片被云雾环绕的山谷,看到了傍晚时分的景象,并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通过写景抒发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体诗的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既考查了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也考查了考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以及语言的表达,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判断。 本首诗是李商隐写给其友人李司谏(即李德裕)的一首诗。此诗首联“建关时大”指的是唐穆宗时期诗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东川节度使检校司徒兼御史大夫,在任职期间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讯给事徐尚书自除知制诰归:“讯”在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对徐尚书的一封信或者某种形式的询问。"给事"是指官职,通常指的是宫廷中的侍从官。"徐尚书"则指的是徐某。"自除"表示自己任命或解除官职,"知制诰"则是宋代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起草诏书等文书。这里的“归”可能表示徐尚书返回朝廷。 2. 书生稽古力,词苑久虚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识与名声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