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下面是对《伯文送海红柑及橄榄其二》的逐句解析: 1. 微苦何妨著舌尖:表达了虽然海红柑带有一丝微苦,但这种味道并不可怕,反而能刺激味蕾,增添食物的层次感。"着舌尖"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口感在口腔中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品尝美食的过程。 2. 就中永味已相兼:这句话的意思是,微苦的味道和甜味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味道。"永味"指的是持久不散的味道,"相兼"则是共存的意思。 3.
诗句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伯文赠送的海红柑和橄榄。首句“外大如壶内不粗”描述的是这些水果外观庞大而内部却并不粗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果实的丰满。次句“闽山风物楚山无”,可能是在说这些柑橘与橄榄生长在福建省的山脉,那里的风物迥异于楚国的山水。第三句“后皇等是栽培力”,可能暗指种植这些柑橘与橄榄需要极高的技艺和努力。末句“消得千头与作奴”,可能是在赞美种植者的辛勤工作,以及他们种植出的作物的珍贵。
年光冉冉东流水,客恨匆匆旦过僧。 门插一枝荆楚柳,梦回十里广陵灯。 这首诗的译文是:光阴像向东流淌的河水一样慢慢流逝,客人的忧愁也如同清晨时匆匆过去的僧人一样迅速涌上心头。家门前插着一枝来自荆楚地区的柳树,梦中回到了那十里长的广陵灯火辉煌的地方。 注释: - 年光:指时间。 - 冉冉:缓慢的样子。 - 东流:向东流动。 - 客恨:客人的愁恨。 - 僧:僧人。 - 荆楚柳:指荆楚地区的柳树。
【注释】 阳坡:阳光充足的斜坡。春事:春天的农事。 阴谷:阴暗的山谷。馀寒:残留的寒冷。容未收:还没有完全消散。花雨:落花如同雨水一般。蝶梦:蝴蝶成群结队飞舞的景象。柳风:指春风拂过柳枝的声音。十日:十日。莺流:黄鹂在树上歌唱的情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小诗,诗人通过对春天里大自然景象变化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活力四溢的特点。 首句“阳坡春事已全动”,描述的是阳光充足的地方
【注释】 1.宿雨初收:隔夜的雨水刚刚收起。宿雨,指隔夜之雨。 2.断桥残事不相闻:断桥上的事情都已不再听见。断桥,在杭州西湖,相传为隋炀帝开凿运河时所建。 3.隔篱:隔着竹篱笆。试写:试着写。流年影:流水的影子,指时光流逝的痕迹。 4.手种山田熟几分:亲手种的山田,成熟了几分。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描写诗人闲居无事时的生活。诗中的“宿雨”是说隔夜的雨水刚刚收起,“断桥”是指杭州的断桥
诗句原文: 同上南楼看月去,莫嫌官舍冷如僧。一株西北平安火,万里东南无尽灯。 注释解释: - 同上南楼:一同登上南楼欣赏月亮。南楼:指楼阁或高楼。 - 看月去:观赏月亮而去。 - 莫嫌官舍冷如僧:不要嫌弃官邸(官府)寒冷得像僧人。 - 平安火:平安之火,即平安符或护身符,象征吉祥和保护。 - 无尽灯:无尽的灯火,形容光明照耀的范围广泛。 译文: 在南楼上一起欣赏月亮去吧
【注释】 雪作裳:用积雪来装点红梅。 一枝故欲犯时妆:意思是说,这枝红梅在冬天里敢于冒寒开放,是有意要和春天争艳。 琼玉:美玉。此指梅花的颜色。 胭脂抹海棠:比喻梅花的颜色像涂上了胭脂一般鲜艳。 【赏析】 红梅,历来被人们赞美为不畏严寒的坚韧之花,其精神令人钦佩。诗人借咏红梅以自喻,抒发自己不甘平庸、不惧强权、敢于抗争的精神。诗中“千树江头雪作裳”一句,描绘出一幅冬末春初,白雪皑皑
【注释】 追哭泉谷徐侍郎墓:徐侍郎,名不详,唐代著名诗人,曾任礼部员外郎。《唐诗纪事》卷五十二:“徐侍郎行,有‘诗成流水上,人没白云间’之句。” 更化公:指韩愈。 呼儿:叫儿子。 肃客:指侄子韩湘。 谓子:对儿子说。 拱木:拱立的树。 叹吾衰:感叹自己衰老。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当时作者正任监察御史,在长安任左补阙期间,曾与同僚韩愈共同参加进士考试
【注释】 偶题熟纸光浮桂,漫遣生绡色染蓝。 入手功名如此耳,人间看北会成南。 【赏析】 《送林一甫试浙漕二首》其二,诗中“偶题熟纸光浮桂,漫遣生绡色染蓝”两句,是作者在闲居无事之时所题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 此诗前两句是说,偶尔写几个字,就足以使纸张发出光泽;随便涂画一些颜色,也足以使丝绢染上蓝色。这两句话虽然看似平常,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纸张之所以能够发出光泽
赏析: “和雷侍郎省身湖上遇雪” —— 描述了作者与雷侍郎一同在湖上遇到雪的场景。这里的“省身”意味着反省自己的存在或行为,而“湖上遇雪”则增添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回舟望见雪来时,此兴山阴不与知” —— 表达了作者从湖上返回时的所见所感。这里的“回舟”可能意味着作者回到了自己的住所或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此兴山阴不与知”中的“山阴”指的是绍兴,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