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锡朋
秋闱后登乌石山 自携书剑走天涯,岁岁重阳不在家。 一笑独斟茆店酒,十年空负故园花。 秋深水国归帆远,树老山城落雁斜。 西指乡关重回首,一团云暗一层遮。 注释: - 秋闱:秋季科举考试,这里可能是指秋天的科举考试后,诗人独自登上乌石山。 - 自携:自己携带。 - 书剑:书籍和武器,常用来比喻学问和才能。 - 天涯:指遥远的海外,这里暗示诗人的漂泊生涯。 - 笑:这里的“笑”字有多重含义
梅岭其二 惯将双屐作生涯,浅水疏篱小住家。 自笑得居香雪里,读书倦后便看花。 注释: 惯将双屐作生涯:习惯于用两只鞋子来作为生活的方式和职业。 浅水疏篱小住家:住在水边的小房子中,环境清幽但生活简朴。 自笑得居香雪里:自己觉得住在这样的地方就像置身于香气浓郁的雪花之中一样,形容非常舒适惬意。 读书倦后便看花:读书感到疲倦之后,就去看花解闷,享受自然之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乌石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哲理的领悟。 “秋闱后登乌石山”这一句,描述了诗人在秋天之后登上乌石山的情景。这里的“秋闱”指的是科举考试,而“乌石山”则是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镇江市。这句话通过时间(秋季)和地点(乌石山)的描写,为后面的景色描写和情感抒发打下了基础。 第二句“插云高阁控神州”,进一步描绘了乌石山的高耸入云和雄伟壮观的景象
梅岭之ㄧ 无佳山水寄吟身,赢得风光在小春。 楼外梅花梅外路,不时驴背有诗人。 注释: 1. 无佳山水寄吟身:没有好的山水可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才华。 2. 赢得风光在小春:形容自己只能在小春天光中欣赏美景,无法享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3. 楼外梅花梅外路:形容梅花开在楼外,路也在楼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4. 不时驴背有诗人:时不时骑着驴子背,就像诗人一样到处游历。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意,理解要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赏析”。 本诗首联交代了词人已无词迹可寻的情况;颔联写亭子为山水所遮蔽。颈联承颔联而来,说亭子遮护着往来行人,不愁苦雨压江青。 (1) 词人遗迹已零星:残存下来的人迹踪迹。 (2) 山水功名剩小亭:只有这小小的亭子还留有山水的功名。 (3)
惯将双屐作生涯,浅水疏篱小住家。 自笑得居香雪里,读书倦后便看花。
无佳山水寄吟身,赢得风光在小春。 楼外梅花梅外路,不时驴背有诗人。
词人遗迹已零星,山水功名剩小亭。 遮护百年来往客,不愁苦雨压江青。
插云高阁控神州,午后来登最上头。 斜日西沉鸦背紫,大江东去海门秋。 如山有约花应笑,与佛无缘客不留。 多谢僧雏供茗惯,为淹题句镇江楼
清代诗人谢锡朋,字怡吾,是清朝中期的著名文人。 谢锡朋出生于广东嘉应(今梅州市丰顺县),原籍福建闽侯。他是清朝的郡增生,即地方上的贡生,有一定的学识背景。他的作品《化鹏山房诗集》虽然尚未刊刻,但据门人余绍的记载,可见其诗稿在当时已有所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