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自述”,即自我叙述。首联“三十今过二,清贫兴转赊”意思是:我三十已经过了两年,如今生活清贫,心情反而更加不如意。诗人以反语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三十今过二”,“过二”是虚数,指三十。诗人说自己已到了三十岁,但仍然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这自然不是诗人所希望的。
【注释】: 1. 送徐萼堂母舅之剑南:送别徐萼堂的母亲舅父。 2. 垂老客诸侯:年纪大了还做客人,比喻自己年老仍寄人篱下,无依无靠。 3. 将离复挽舟:准备离开又拉船回去,说明诗人在离别前的矛盾心情。 4. 深怜凶岁苦:深深怜惜那灾难年头的痛苦。凶岁,指灾荒的年头,即灾年。 5. 独向远乡游:独自前往远方。 6. 雪岭书难寄,蚕丛路易愁:雪岭的路难以寄信,而通往蚕丛山的道路却容易让人产生忧愁。
注释: 为爱秋山好,重来叩梵宫。 喜爱秋天的山色,再次来到寺院叩问。 齐梁遗树在,风雨古陵空。 齐梁时代的古树还在,但是风雨中的古墓已经空了。 径仄草潜合,崖攲泉暗通。 小路狭隘,草木茂盛,与山体融为一体。 崖壁倾斜,泉水暗流而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游历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栖霞寺的历史和自然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己巳重九日,同伯乔游虞山诗句解析: - 己巳:即农历己巳年,指的是1945年。 - 重九日:指重阳节,古代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有登高、赏菊和饮菊花酒等习俗。 - 同伯乔游虞山:与名叫伯乔的人一同前往虞山游玩。 译文: 己巳年重阳节那天,我和名叫伯乔的朋友一起去了虞山游玩。 揽胜逢佳日:意指游览名胜时恰逢良辰美景。 行吟意自闲:在漫步吟咏之时,内心感到十分悠闲自在。 楼台全近水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登焦山,二联写登焦山顶的感受,三联写登焦山顶的感想,末联写对焦山的仰慕之情。 【答案】 译文: 大海中的两座山峰矗立在远方,登上山顶后我的心情非常畅快,仿佛天地间都变得空旷了。站在高处眺望,只见云海茫茫,水天相接,仿佛仙境一般。我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看到焦山的遗像,不禁感叹不已,心中顿生敬仰之意
【注释】: 1. 月照疏棂静:月光洒在窗户的竹格上,显得安静。 2. 灯残暗坠红:灯已经烧得快要熄灭了,只剩下一些微弱的光,红色的蜡烛也快要掉下来了。 3. 寒深茶有味:因为寒冷的缘故,泡好的茶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4. 病久药无功:因为生病的原因已经很长时间了,所以吃药也没有效果。 5. 嘹呖遥天雁:远处的雁叫声清晰而悠扬。 6. 悠扬远寺钟:远处寺庙里传来的钟声悠扬而深沉。 7. 更长浑不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到诗句与注释中的关键词的切合点。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千古梁溪路,闲行散客愁”,意思是:千百年来的梁溪小道,闲逛着的游客心中充满了忧愁,这句诗的意思是:千百年来的梁溪小道,闲逛着的游客心中充满了忧愁; “松杉山市晚,钟鼓寺门秋”,意思是:松树和杉树点缀的山城傍晚时分,钟声回荡,寺院门前落叶飘零,秋意浓重
暨阳书院呈李申耆先生 夫子居官日,循良众所闻。 青门仍托业,白首尚论文。 濂洛渊源合,诗书甲乙分。 自惭才学陋,款接荷殷勤。 注释: 1. 夫子:对李申耆的尊称,表明你是我的老师。 2. 循良:指遵循道德规范。 3. 青门:古代城门名,这里指代学者聚集之地。 4. 白首:头发变白,比喻年老。 5. 濂洛:指周敦颐、二程(程颢、程颐)等儒学大师的学问。 6. 诗书:指儒家经典著作。 7. 甲乙
【注释】 寄怀湘潭刘二公子若桂云房相国子:怀念在湘潭的刘二公子。若桂,刘二公子的表字;云房,刘二公子的号。刘子,即刘若桂。相国,指刘子的父亲。 忆昔年俱小,追随大雅堂。 忆昔年同龄时,一同跟着大雅堂学习(大雅堂是当时的著名学府)。 诗书朝共几,风雨夜连床。 早上一起读诗书,晚上一起共枕眠。 莽莽江湖远,悠悠日月长。 茫茫江湖路遥远,岁月流逝无际涯(日、月,指时间)。 题笺凭去雁,珍重寄衡阳。
客里淹留强自宽,兵戈扰攘欲归难。 山河破碎诗书废,痛绝今宵梦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