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颖士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越江秋曙》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开元十六年(728)游历剡溪时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景抒情,意境优美。 首联“扁舟东路远,晓月下江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乘坐着小船从东边出发的情景,“晓月”二字写出了时间是清晨。“下江濆”,点明地点,即在剡溪之滨。 颔联“潋滟信潮上,苍茫孤屿分”。“潋滟”形容波浪起伏的样子。“信潮上”,指潮水涨满了江面
注释: 1. 有竹一篇七章:有,通“又”,再一次。 2. 冬之宵:冬天的夜晚。 3. 霰(xiǎn)雪斯瀌(xuě):指冬天的雪花像雪珠一样纷纷而下。 4. 我:指诗人自己。 5. 金炉:用金子做的火炉。 6. 熺(xī):烧。 7. 歊(yù):烤。 8. 灂(lì):同“砾”,小石子。 9. 熇(yāng):燃烧。 10. 爕(bó):风声。 11. 寒林:被冰雪覆盖的树林。 12. 幽人
在古代汉语中,诗常常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下面将对《有竹一篇七章》进行逐句解析: - 夏之日,炎景斯郁: “夏之日”,夏天的太阳,炎热而强烈。这里的“炎景”指的是夏季的阳光,“郁”意味着茂盛、浓密。整句意为夏天的阳光炽热而茂盛。 注释:夏天的太阳,热烈而充满生机。 - 我有珍簟,凄其以栗: “珍簟”是一种珍贵的席子,常用以比喻贵重或美好的物品。“凄其以栗”描述了席子的纹理细腻且触感凉爽
有竹一篇七章 君子持心贞且坚 有竿斯竹,于阁之前。君子秉心,惟其贞坚兮。此句描绘了一幅君子手持竹竿,矗立在楼阁之前的景象。君子以正直坚定的心志立身行事,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品质。 有竿斯竹,于阁之侧。君子秉操,惟其正直兮。这句诗通过“有竿斯竹”进一步强调君子与竹子的关系。君子以直率的操守为行为准则,彰显了正直不阿的精神风貌。 彼蔚者竹,萧其森矣。有开者合,宛其深矣
【注释】: 硖石,地名。硖(音xiè):山峡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北。 寄题,题写于壁上。 少:指“少游”苏轼的字。 晚行:傍晚出行。意指诗人离开时已是傍晚时分。 依然:仍旧、依然如故之意。 向:朝着。 兹路:这条路。剧:陡峻。 能无:岂能没有。 俗累纷:世俗的烦恼。 槐阴:槐树的阴影。古代诗文中常以之代指官府。 牵卑:牵挽车马。 分:别离。 风薰:风吹动草木而发出的香气
【注释】 有竹一篇七章:这是《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名句。“关雎”是一首表现男女之间爱情的诗歌,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共有12句。这里的“一篇”指的就是这首诗,“一章”则是这首诗的第一节。 彼蔚者竹,萧其森矣:意思是茂盛的竹林,郁郁葱葱,一片肃穆宁静。 有开者閤(hé),宛其深矣:意思是有的竹子开张时如门扉一般闭合,宛若幽深的山谷。 回檐幽砌:指屋檐下曲折的走廊与庭院。 如翼如齿
注释:这里有一篇七篇的竹子,有一根竹竿在阁的旁边。君子手持它,只有正直才能持之啊。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诗人展现了其正直的品质。竹子生长在高大的树上,但始终保持直立的状态,不受风吹雨打的影响,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同时,竹子也常常被用来比喻君子,因为他们也应该具备竹子那样的品质。因此,整首诗都在赞美君子应该像竹子一样保持正直的品质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俱飞仍失路 - 注释: 同飞的鸟依然迷失了方向。 - 译文: 虽然你们同飞,但都迷路了。 2. 彩服迩清波 - 注释: 你身着华丽的服装靠近清澈的波浪。 - 译文: 你的华丽服饰与清澈的波浪相映成趣。 3. 地积东南美 - 注释: 大地充满了东南的美丽。 - 译文: 大地孕育着东南地区的美景。 4. 朝遗甲乙科 - 注释: 早晨留下了甲乙科举考试的结果。
江有归舟,亦乱其流。 之子言旋,嘉名孔修。 扬于王庭,允焯其休。 舟既归止,人亦荣止。 兄矣弟矣,孝斯践矣。 称觞燕喜,于岵于屺。 彼游惟帆,匪风不扬。 有彬伊父,匪学不彰。 予其怀而,勉尔无忘
习习凉风,泠泠浮飙。 君子乐胥,于其宾僚。 有女斯夭,式歌且谣。 欲言终宥,惟以招邀,于胥乐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