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菼
在古代诗歌的海洋中,韩菼的《赠江南巡抚汤潜庵先生八章》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对时代、政治、民生的深刻关怀。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 第一章:“于皇启运,惟良应期。”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天命论的思想,强调了某种神圣的秩序或使命,是对于未来的一种期望和承诺。 - 第二章:“云出山川,灵雨乃施。” 这里用“云出山川”来隐喻贤人的出现,而“灵雨”则象征恩泽和福佑。 - 第三章
【注释】 唐衢:唐朝人。痛哭:指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宋玉、招魂:都是《楚辞》中的篇名。 【赏析】 才子亭联是一首咏史抒怀,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的七绝。 前一句化用“杜甫哭台”的典故,点出才子亭与杜甫的渊源关系。杜甫曾为李白作《蜀道难》一诗,又曾为李白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李白一生漂泊不定,他也曾流连于才子亭,写下了著名的《将进酒》
【解析】 本诗为苏轼《赠别陈令举》的和诗。这首诗是苏轼在知湖州时,与陈令举相别处而作的一首赠别诗。陈令举字子高,号鹤山,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好友。 “木瓜”二句:意思是说陈子高以厚意馈送东坡,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事,后来才成为风气。 “如闻暮夜间”二句:意思是说听说子高在晚上取印,如同斗般大。 “岂知幽栖者”二句:意思是说哪里知道隐居的人,到年老时只愿意高卧不起呢!
【注释】 1. 和:赠答。 2. 东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3. 馈岁:送走旧岁,迎来新年的习俗。 4. 别岁(bié shù):分别岁月。 5. 日月不我与:意指时间不会因人而停留,光阴荏苒,无法挽留。不:否定词,表肯定;我:代词,自我。 6. 守者:看守的人。 7.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 8. 人生虮虱耳:比喻人生短暂如虱子般微小。 9. 裈(kūn)中遮
冉冉年复尽,跳丸不肯迟。 出宿饮盏者,俯仰安可追。 行行重行行,去者天一涯。 君自此远矣,劳苦问归时。 岁去寻当来,决无食言肥。 行看春女思,复见秋士悲。 花开即花落,衔杯不须辞。 醉乡无日月,或忘吾久衰。 注释: 1. 冉冉年复尽 - 形容岁月如流水般逝去。 2. 跳丸不肯迟 -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弹丸一样不能停歇。 3. 出宿饮盏者 - 指外出过夜的人。 4. 俯仰安可追 -
注释: - 这首诗是作者为姜友棠孝廉南归而作的酬唱之作。诗中赞美了姜友棠的才华和风采,表达了对其深厚的友谊。 - 三山风送谪来仙,入洛才名籍籍传。 - 三山:即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位于东海中的三座神山,这里指代诗人的家乡或故乡。谪来仙:指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 - 入洛:指的是姜友棠被派往洛阳任职。才名:才华和名声。籍籍传:广泛传播。 - 几束牛腰驱笔下,六朝麈尾话尊前。 - 几束牛腰
诗句输出:暮春犹是永和初,花正开时柳乍舒。 译文:春天刚刚到来,万物复苏,正是永和年间的春天,花儿盛开,柳树也长出了嫩芽。 注释:永和,指东晋时期明帝司马绍在位期间(326年-356年),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永和时代。“暮春”指的是春季的末尾,通常是指三月末到四月初的时间。"犹是"表示依然保持某种状态或特点。"花正开时"形容花朵盛开的景象。"柳乍舒"则描绘了柳树新发的嫩叶舒展开来的样子。
汶河桥 石梁互长虹,水流声活活。 野色旷蒙山,荦确露山骨。 及此爱清涟,复乃得奇石。 瞰流势欲奔,连脉断若划。 层层落芙蓉,片片碎云叶。 倒卧九叠屏,喷激百道雪。 嵌空劣容杯,平铺多得月。 缅昔汶阳田,二三劳争割。 我今坐盘桓,谁予复谁夺。 注释: 1. 石梁互长虹:石梁横跨在汶河上,如同彩虹般美丽。 2. 水流声活活:河水流动的声音如同欢快的乐曲。 3. 野色旷蒙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寓直书怀》。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丁丁莲漏出花迟,紫禁清宵寄一枝。 - “丁丁”形容滴答声,“莲漏出花迟”意指时间在等待中慢慢流逝,好像花朵迟迟开放。“紫禁清宵寄一枝”指的是在皇宫中度过一个宁静的夜晚,寄托着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 2. 仙掌相如应减渴,玉桃方朔讶长饥。 - “仙掌相如”指的是仙人的手,因为仙人常常被比作神仙,所以手也被称为仙掌
顾子元臣同侍御行并赠君家才子称痴绝,今日输君才更神。 百页蛮笺磨墨汁,三升浊酒岸𥿑巾。 江头螺女常酬客,洞口榴花不避人。 肯信薄游无稛载,锦囊赢得贮清新。 注释: 顾子元臣:指顾况。元臣: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君家:指顾况的家。 称痴绝:形容顾况的才华无人能及。 百页:指书信。 蛮笺:指少数民族地区的纸张。 磨墨汁:指用墨汁磨成的墨水。 浊酒:指浑浊的酒。 岸𥿑巾:指在岸边洗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