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和什么事;然后分析诗歌的结构(如:诗歌的题材、体裁、风格、主题等),并在此基础上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奇观共说灵岩寺,健步今登白石梯”,首联写登山所见之景。诗人以“奇观”总领,将灵岩寺比作一个天然形成的奇观,令人惊叹不已。接着又描绘出一幅登山途中之景:诗人沿着白石台阶一路攀登
王弼的《次韵陈一夔清明感怀》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清明节时的感慨与思考。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公诗常切故园悲”:这里的“公诗”指的是他人的诗歌,而“切故园悲”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悲痛之情。 2. “不耐红尘帽底吹”:“红尘”通常指世俗的世界,而“帽底吹”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世俗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和压力。 3. “上巳风光依例好”: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之一
裴师召晚翠堂 萧然茅屋倚山开,门外山光翠作堆。 动树好风岚忽散,掀帘爽气雪初来。 练裙醉墨池边雨,瘦竹青鞋石上苔。 几度登高望城郭,先生榻外即尘埃。 译文: 萧然的茅屋依山而建,门外的山光如翠色堆叠。 风吹动树木,岚气忽然消散;掀起窗帘,清爽的冷气像刚下的雪花一样。 在练裙上洒下醉后墨水,池边的雨落在了练习书法的地方。 瘦竹和青鞋踩在石头上的苔藓,几度登上高峰遥望着城郭。 先生榻外就是尘土
注释: 新为赤县江南去,旧是黄金榜里人。 恩数不殊台省例,职司兼与吏民亲。 地称根本由来重,户切铢求最易贫。 知尔政成多逸兴,凤凰台草坐芳春。 赏析: 这首诗是送赵子厚赴上元(今河南商丘)任知县的诗。赵子厚是作者的好友、同榜进士,这次赴任,诗人特地赋此诗以赠之。全诗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一、二两句写赵子厚此次赴任的新情况和以前的情况:新为赤县江南去,旧是黄金榜里人。 “新为赤县江南去”
下面是对这首诗《封御史强公挽词》逐句的注释以及赏析: - 诗句注释 1. 八十年来酒与诗:指诗人从八十年前开始,一直饮酒作诗的生活状态。 2. 倏然林下谢清时:突然之间,诗人告别了官场,回到了山林之中。 3. 江山满目藏舟改:意味着国家的现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同将船只隐藏起来一样。 4. 岁月无情吊鹤知:岁月无情地流逝,诗人只能通过鹤的存在来表达哀伤。 5. 人世空馀新涕泪
诗句解释: 1. 清流垂荫夹双堤,一曲沧浪野唱齐:描述清澈的水流和两岸的树木,以及在江边唱曲的情景。 2. 东寺日高微觉暑,前村花落半成泥:提到寺庙中阳光明媚但感觉炎热,以及前村的花朵已经凋落,只剩下泥土。 3. 独怜饮兴经春渴,休怪吟头尽日低:表达了对饮酒的爱好,因为春天的渴望而喝得很多,以至于整天都感到口渴。 4. 饭罢长廊还一笑,匆匆又解远公携:在吃完饭后,在长廊上笑了一笑
【注释】 1、关西:陕西一带。蒿莱:指荒凉的郊野,借指百姓。 2、鸿雁:指大雁,因大雁南飞时发出哀鸣声。 3、天府:指四川成都。 4、旌旗:古代军队的装饰物。地官:指监察官员,这里指御史。 5、华阴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华山支脉。 6、函谷:关名,在今河南省灵宝西南。 7、陇蜀:泛称陕西西部及甘肃东部地区,即陇右道。 8、使成:即李成。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温冬官赴陕西做监察御史而作的
【注释】: 1. 龙湖太守:指龙湖郡的郡守。拥旄旌:手持旗帜,象征地位和权威。 2. 西过牂牁是旧城:从西南方向经过牂牁(地名,今贵州省一带)。 3. 从古衣冠非僻远:自古以来,衣冠之族并不远离中原。 4. 如今风气亦文明:现在的社会风气也已经很文明了。 5. 梯航久已修唐贡:古代有通过船只载送货物来进贡的风俗,称为“梯航”。这里指的是龙湖郡向唐朝进贡的情况。 6. 带砺还应讲汉盟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全诗,从全诗中找到自己不知道的内容,并加以理解,如本题中对诗句的翻译。 【答案】 译文: 我热得昏头胀脑地等待着秋天的到来,就像枯涸了的河床盼望着清流。今夜我眼明心亮,能欣赏到客人的美酒佳肴;明天我将心情愉快地去游玩、赏景。忽然发现桌上有一阵清凉,檐头的风声又响起来了。我早晚都要乘兴游赏,请你为升斗之费的事为我谋划谋划吧! 注释: 执热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到门初见暝鸦栖,围坐炉熏烛渐低。 - 诗句释义:刚一进门就看到傍晚的乌鸦栖息在树上,围坐在火炉旁,点燃了蜡烛,灯光渐渐变暗。 - 关键词注释:暝(míng),傍晚;斋宿,住宿;围坐,围在一起坐着;炉熏,用炉子上的火烟熏;烛渐低,蜡烛逐渐熄灭。 - 赏析:这是一幅静谧、温馨的景象,反映了作者与友人相聚时的愉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