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诗人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泊舟于秦淮河,看到两岸景色,不禁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第一联:“满地月明淮水流,帝城南畔大航头。”意思是说,满天星斗闪烁着,照得大地一片银光,淮水潺潺流动着,从南岸流进大航头。“满地月明”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淮水流”表明了诗人的行踪;“帝城南畔”表明了作者所处位置,也暗示了作者对南唐都城金陵(今南京市)的怀念之情。 第二联
《闻汝行敏之京不及往饯赋此以送》,明代诗人史鉴的诗作。下面是诗句及其翻译: - 偶接家书喜复惊:偶尔接到家书,又惊又喜。 - 故人今作上都行:老朋友现在正前往京城。 - 吴山浙水非吾土:吴山和浙水不是我的家乡。 - 蓟树燕云费客程:蓟树燕云之路对我来说是一段艰难的旅程。 - 投老每伤千里别:年老体弱,每次分别都令人伤感。 - 向风难致一杯情:在风中难以表达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 铨衡今是王司马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出每句中的关键词,并加以注释;最后再赏析即可。“徵贤诏下五云深”,征贤诏是唐玄宗为求贤才而发布的诏书,诏中说:“五岭之南,皆吾治地;四夷君长,悉是臣僚。”这道诏书的下达使得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首领都来朝见,于是诗人以“五云”起头,写皇帝的圣明与贤才的聚集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与友人金仲和饮别,在沈启南韵的催促下作此诗相送。全诗以“行”字贯串起离别、送别之情。首联写寻医兼送别,颔联写夜深还起坐,颈联写吴地云开见山,蜀地雪消水涨,尾联写北望中原,可能从此驻止。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开阔深远。 【答案】 (1)寻医:指因患眼病求医治病。兼:又,另外。 (2)又遇离人:指与金仲和的分别。问去程:询问启程的路线。 (3)深夜欲眠还起坐
【解析】 1. “许克大”是作者的朋友,“桐城道过”指路过安徽桐城,“家留诗见柬赋以谢之”是说朋友给诗人寄了一首诗,诗人读了以后,很感谢。 2. “翰墨论交岁月赊”:笔墨交情,时光长久,指友情深厚。 3. “朱颜今已鬓成华”:红润的面庞现在已经被白发染成白色。 4. “两回经见曾因客”:我第二次经过这里的时候,是因为有客人在(作客)。 5. “三度相过不在家”:第三次经过这里的时候,因为我不在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以婉约、深情著称,善于运用典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这首诗是他对友人刘佥宪的悼念之作。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嗟君一梦入槐宫:感叹你如同一场梦境,被卷入朝廷的权力斗争之中。"槐宫"指代朝廷的高位,"一梦"则表达了世事无常,如梦幻泡影的感觉。 2. 回首平生事已空:回顾过去的一生
诗句输出 病起逢人笑口开,春江花月共追陪。 译文输出 我病后起身与众人相见,大家脸上都露出笑容,春天的江边月光和花儿一起陪伴我们。 注释解释 1. “病起”:指诗人因病起床。 2. “逢人”:遇见他人。 3. “笑口开”:形容人们因为疾病痊愈或心情愉悦而面带笑容。 4. “春江”:指的是春天的江河。 5. "花月":这里代指春天的花和月亮,象征着美好的景致和时间。 6. "追陪"
【注释】 诏许推贤送上天,:皇帝下诏书,批准俞大尹的请求。 此行真不异登仙,:这次去京城做官,真是如登仙一般。 郡中岂独闻三异,囊底何曾受一钱:在郡中难道只有听说有三种特殊才能的人吗?他的口袋里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吗? 已解铜章辞外补,定持霜简拜新迁:已经辞去县令的职位,到京城做御史。 长洲苑里甘棠树,留与吴民说往年:留下这棵棠树,让吴地百姓来谈论过去的事情。 【赏析】 此诗为送别诗
这首诗是杜甫在得知好友沈继南去世的消息后,写下的悼念诗。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赏析: 1. 去年曾约看山行,谁道重来隔死生。 - 注释:去年(去年),曾经约定一起去山上游玩。谁道(谁说)重来(重新到来)时,却发现生死相隔,无法相见。 - 赏析:诗人回忆起去年与友人约定一同前往山林赏景的情景,但如今却阴阳两隔,无法再相聚。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深切怀念和无奈之情。 2. 身后未成妻子计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再逐句分析诗句的含义。 ①龙去孤臣泣抱弓,平生心事有谁同:龙去指张太守离开朝廷,我怀着满腔悲愤,独自抱着弓箭哭泣; ②平生心事有谁同:我一生的心事又有谁能理解? ③青春甚惜居闲地,白首相逢在客中:我十分珍惜这悠闲舒适的生活,但白头相见时却只能住在客馆,不能回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