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注释】 海:指寺庙。贝叶:佛教经文,梵语Pandita的译音。昙花:佛家名号,昙摩耶的简称,即佛性。二机:《楞严经》中所说“一真法界”和“妄心分别”两种对境,合称“二机”。 【赏析】 此诗首句写诗人遍游江湖,终归故土,故山有佛相伴;次句写归山之喜。三四句写寺僧赠与诗人的贝叶经,缘起浅,不能留住刺史之衣。五六句写贝叶经编撰之久,拈出昙花之微。末句写诗人寻访寺院,以期参悟佛理
诗句释义与译文: 江亭酒尽客登舟,落木纷纷下未休。 南方水路风波多,北方裘马适合秋。 天垂迥野山横接,潮入平川海倒流。 二十四桥是乐处,月明歌吹在层楼。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史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作者送别杨宗周归维扬的场景。首句“江亭酒尽客登舟”勾勒出了一幅离别前欢聚饮酒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接下来的句子“南路风波偏觉险,北方裘马正宜秋”通过对比南、北两地的特点
这首诗是作者在晚年时写的,通过描绘自己在山林间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句“蜩鸠何用羡鹏飞”,蜩鸠(即蝉)和鹏飞(即大鹏鸟)都是飞得很高的动物,作者在这里用蜩鸠羡慕鹏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他认为蜩鸠虽然能够飞翔,但终究是停留在树枝上,而鹏飞则可以飞到天空中去,两者的差距如此之大。这既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生物的不同状态的观察,也体现了他的人生观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无量声光已陆沉,书堆犹得住湖心。” - 无量声光:指无限的声音和光辉。陆沉:消失或沉没。 - 书堆:指的是书籍堆积如山。 - 湖心:湖的中心。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即使在声光不再、知识被遗忘的世界中,书籍仍能提供知识和智慧,让人在湖中心(象征心灵的深处)保持住这份求知的热情。 2. “山衔落日天将暝,人鉴寒潭水尚深。” - 山衔落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某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根据要求作答。本题要求“赏析‘登长安龙祠道院阁’一联”,这两句是说:我登上长安龙祠道院的阁楼,远远地望见那玉宸宫(即皇帝住的宫室)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庄严美丽。 【答案】 ①第一句中的“函香”指“以香函盛之”,意为:用香囊装好的香料。②第二句中的“日已曛”指“天色已晚”
【注释】 落花时节子规啼,中散还乡马首西。 汉苑别来为日久,秦川行到觉天低。 云程远见三春雁,关法今无半夜鸡。 不独销魂灞桥上,阖闾城外亦凄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送的是稽挥回长安,故称“稽挥使”。首句写送别之时的景色和感受,次句写稽挥归去的缘由。第三句写稽挥离开汉苑已久,第四句写稽挥经过秦川。第五六两句写稽挥离京时所见所闻,最后两句写稽挥离别京都后的感受。全诗语言平浅自然
【注释】 题扇寄阎尚温:写一首送别诗,把诗写在扇子上送给阎尚温。题:在……上面写字或画字。 鸿雁秋来春复回,音书两地各徘徊。 鸿雁秋天飞来春天又飞去,两地相隔音信往来都很艰难。 音书:书信。两地:指作者和阎尚温的所在地相距很远的地方。 不道:想不到。关山远:指两地相隔遥远。 镜里:指镜子里的自己。嗟(jiē)岁月催:叹息时间过得多么快。 吴苑:泛指江南一带的园林。朋游:朋友聚会
诗句解析 1 “老大辞家西入秦”:表达了诗人告别家乡,前往西方的情感。"老大"表示岁月增长,人已至中年。"西入秦"指离开故乡到秦国。 注释:离别的地点是灞陵,即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 2. “灞陵原上柳条新”:描述了灞陵原的景色,春天的柳树新绿如茵。"柳条新"描绘了春天柳树的新鲜和生机。 3. “医和自得生斯地”:引用了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医和,他喜欢这个地方,并认为在这里生活是一种福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主旨和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给出的要求,从写作内容、表现技巧、思想情感以及语言风格等多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此题要求逐句释义并分析诗句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 “西郭”一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诗人居住在西郊的小屋。屋虽古陋,但诗人却喜欢它,他在这里闲适地踱步徘徊,欣赏着四周的景致;第三句写诗人居处的环境
《闻汝行敏之京不及往饯赋此以送》,明代诗人史鉴的诗作。下面是诗句及其翻译: - 偶接家书喜复惊:偶尔接到家书,又惊又喜。 - 故人今作上都行:老朋友现在正前往京城。 - 吴山浙水非吾土:吴山和浙水不是我的家乡。 - 蓟树燕云费客程:蓟树燕云之路对我来说是一段艰难的旅程。 - 投老每伤千里别:年老体弱,每次分别都令人伤感。 - 向风难致一杯情:在风中难以表达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 铨衡今是王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