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情感及整首诗的意象进行具体分析。 ①襄阳出守遂休兵:襄阳(今湖北襄樊)是汉末群雄割据的重镇之一。刘表把荆州让给刘备后,孙权乘机派陆逊攻占了襄阳。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率大军南征,诸葛亮与关羽、张飞等将领率军驻于樊城之北,以应曹军。这时诸葛亮因受刘备嘱托,在樊城督师,准备北伐中原
【注释】 1. 诸立夫:人名。 2. 乌鸣:乌鸦啼叫。 3. 候晓行:在黎明前骑马出发。 4. 黄叶关河:指秋天的景色,黄叶飘零,河流两岸。 5. 青灯风雨:形容旅途的艰辛和寂寞。 6. 山连海岸孤城近:描绘了一幅边塞景象,山峰连绵,海陆接壤,孤城紧邻海边。 7. 潮入钱塘古渡平:描述了潮水涌入古老的钱塘江渡口的情景。 8. 秦川新有警:指秦国发生了新的事情。 【译文】 月色斜照霜冷夜乌啼
【诗句释义】 - 片云孤鹤共闲身,杖锡南归远问津。 - 这句诗形容了中竺佑禅师的孤独和自由,他像一片云和一只孤鹤一样,独自享受着宁静的生活,远离尘嚣。 - 杖锡:手执锡杖,指僧人行走或参访。 - 南归:指南行归来。 - 远问津:询问路津(指道路)是否通畅。 【译文】 - 一片飘渺的云朵和孤单的白鹤相伴着我这闲适的身体,我拿着锡杖向南归去,在遥远的路途上向人询问路标。 【赏析】
游报恩寺 祗树阴阴辇路通,禅林遥在百花中。 龙宫涌出疑天造,人力装成象鬼工。 仙梵入云闻下界,宝光浮日现虚空。 长廊画壁看难遍,忽听鸣钟忆远公。 注释:祗树:指报恩寺的山名,也借指报恩寺。辇路:皇帝乘坐的车驾所过的道路。禅林:指寺院。龙宫:传说中的龙宫,这里比喻寺院的宏伟壮丽。人力装成象鬼工:形容寺庙的建筑和装饰都像人工制造出来的,非常精巧。仙梵:佛经中的颂赞之词或梵呗声。宝光
【赏析】 此诗作于唐僖宗中和年间,作者因避乱而隐居在浙江天台山的赤城。诗人在这首诗中,借对故乡风物人情的描绘,抒发了身世飘零之感,同时寄寓着深沉的感慨和哀伤的情绪。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闾门步出时,所见所感。“街巷”、“泥融”,是写实;“屐齿”与“路逢”,是想象。首句写街巷,次句写泥屐,三句写故园,四句写路人。全诗用词平易,语意明白,却能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风物的深切感情:街巷泥土融成泥泞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杖策相从使者行,欲除民瘼岂求名。 - 杖策:手执拐杖,象征行动不便。 - 相从:陪伴,跟随。 - 使者行:作为朝廷的使节出行。 - 民瘼:民间困苦。 - 岂求名:并非只为名声。 2. 言微难解旁人惑,才弱空期洚水平。 - 言微:言语浅薄,不足以表达深意。 - 难解:难以理解。 - 旁人惑:他人对话语产生误解。 - 才弱:才能有限。 - 空期:徒劳地期望。 - 洚水:指洪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送表兄凌太常省亲还京》 彩服宁亲暂乞归,思君行复上王畿。 孤云回首频南望,旅雁逢春又北飞。 水驿月明人语静,禁门风细漏声稀。 宫中入觐天颜喜,日日含香侍琐闱。 注释: - 彩服宁亲暂乞归:穿着华丽的官服,为了看望亲人而暂时请假回来。 - 思君行复上王畿:思念着你,再次回到京城去。 - 孤云回首频南望:看着孤独的白云,频频向南眺望。 - 旅雁逢春又北飞:看着迁徙的候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哭崔渊甫》。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联 注释: - 绩学攻文岂致灾(绩学攻文:勤奋学习,专心于文章。) - 花时无柰雨相催(奈:无奈,没有办法;相催促:不断打扰) - 天公:天气,自然力量,这里指老天爷,也指自然界。 - 似欲雠斯道:似乎想要报复这个学科或学问。仇:报复。 - 山木:比喻有才德的人,也比喻树木。 译文: 勤奋学习、专心研究学术本不应招来灾害
这首诗是徐侍郎从吴兴相度水道经过时写给朋友沈彦祥和吴汝琇的。 第一句"碧苕溪上暂维舟,行役匆匆不自由。"描述的是徐侍郎在美丽的苕溪边暂时停泊下船,但因为行程匆忙而感到不自由。苕溪是一种清澈的河流,这里可能是指浙江湖州一带。 第二句"使者拟平洪水患,圣王时轸下民忧。"描述了徐侍郎作为使者的职责,他计划平定洪水之患,以体现皇帝(圣王)对人民的关怀和忧虑。 第三句"非才敢任求贤责,传食难忘怠事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送稽挥使还长安 其二》中的第二首。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意境。下面我将逐句进行释义并附上必要的注释: 1. 行行西迈古函关:这句话描述了使者在向西行走时的景色。"行行"意味着不断地、持续地;"西迈"则是指往西前进的动作。"古函关"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关隘,即函谷关,它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是中国最早的长城要塞之一。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关塞的雄伟景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