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出守遂休兵,藩屏携家陜右行。
化雨又生秦地草,遗民犹住汉时城。
函关西据河山险,渭水东流日夜声。
闻道王师新定乱,论功应在一书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情感及整首诗的意象进行具体分析。
①襄阳出守遂休兵:襄阳(今湖北襄樊)是汉末群雄割据的重镇之一。刘表把荆州让给刘备后,孙权乘机派陆逊攻占了襄阳。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率大军南征,诸葛亮与关羽、张飞等将领率军驻于樊城之北,以应曹军。这时诸葛亮因受刘备嘱托,在樊城督师,准备北伐中原。建兴元年(223),诸葛亮亲率军队南行,进驻沔阳,即今陕西勉县一带。“出守”是指出兵驻守在襄阳。②藩屏携家陕右行:藩屏,指屏障;陕右,指陕西西部,即关中地区,古称秦地。杜甫时为左拾遗,所以有“出守”之称。《旧唐书·职官志》上说:“节度使掌节度观察等使,无定员,其大者领四十余州,小者领数州而已。”藩屏就是节度使的意思。③化雨又生秦地草,遗民犹住汉时城:化雨,指雨水。汉献帝被曹操挟持到许昌,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了魏国。魏文帝曹丕死后,由曹睿继位,改元景初。景初年间,曹魏和蜀国、东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此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也积极准备北伐中原,于是,关西诸将纷纷请求入朝觐见天子。“遗民犹住汉时城”一句中的“遗民”,即遗留下来的百姓或未归顺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关中一带的百姓虽然已经归顺了蜀汉,但依然居住在汉代的都城中。《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至,於南郑作教经台榭,起稻田、陂池,号曰‘锦官’。自公修戎备以来七年,积谷于蜀,府库充实,赏劳将士,不疲军士。”④函关西据河山险:函关,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潼关区,古时为关中通往西方的重要关口。⑤渭水东流日夜声: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的支流。⑥闻道王师新定乱:王师,指正义的军队。这里指的是蜀汉的诸葛亮率领军队平定南中叛乱。⑦论功应在一书生:书生,古代读书人。这里指的是诸葛亮。杜甫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做左拾遗(谏议大夫)。当时蜀汉已经建立起来,天下分三国而治,杜甫很向往蜀汉的政治清明和文化繁荣。他希望诸葛亮能在蜀汉有所作为,因此写了这首诗寄给他。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动人,表达了诗人渴望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答案】
先输出译文,再输出诗句,最后给出相应的注释和赏析:襄阳出兵驻守就停止军事行动,关中藩王带着家人前往陕西西部。
教化如雨滋润秦地的草木,遗民还居住着汉代的城池。
函谷关西边凭借山河地势险要,渭水向东流过日夜不停的声音。
听说王师已经平定乱子,论功应当记在一个读书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