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相从使者行,欲除民瘼岂求名。
言微难解旁人惑,才弱空期洚水平。
公论有时还自定,浮云于世本无营。
西风吹动归欤兴,笑对沧浪咏濯缨。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杖策相从使者行,欲除民瘼岂求名。
  • 杖策:手执拐杖,象征行动不便。
  • 相从:陪伴,跟随。
  • 使者行:作为朝廷的使节出行。
  • 民瘼:民间困苦。
  • 岂求名:并非只为名声。
  1. 言微难解旁人惑,才弱空期洚水平。
  • 言微:言语浅薄,不足以表达深意。
  • 难解:难以理解。
  • 旁人惑:他人对话语产生误解。
  • 才弱:才能有限。
  • 空期:徒劳地期望。
  • 洚水:指洪水。
  • 水平:比喻希望渺茫。
  1. 公论有时还自定,浮云于世本无营。
  • 公论:公众的意见。
  • 有时:不总是,有时可以自行判断。
  • 自定:自行决定。
  • 浮云:比喻世事无常,如同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没有固定方向。
  • 于世:在世间。
  • 本无营:原本没有功利之心。
  1. 西风吹动归欤兴,笑对沧浪咏濯缨。
  • 归欤:表示回家的意向或愿望。
  • 西风:秋天的风,常用来象征事物的更迭和变迁。
  • 动:引发。
  • 归欤兴:因西风引发的思乡之情。
  • 沧浪:指大江、大海。
  • 咏濯缨:吟咏着洗涤官帽上的缨络。
  • 濯缨:洗去冠上的缨饰,表示辞官归隐的意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随使节出行的场景以及内心的挣扎与抉择,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诗中多次使用“言微”、“才弱”、“公论”等词,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谦逊以及对外界议论的淡然。同时,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笑对沧浪咏濯缨”,则是将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