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诗句解析: 第一句话“夜宿吴原博太史修竹馆时与陈玉汝别其二”中的关键词是“夜宿”、“吴原”、“博太史”、“修竹馆”和“陈玉汝”。这里指的是诗人在吴原的博太史的修竹馆中过夜,并在此时间和地点与陈玉汝作别。 第二句话“独鹤失其雌,中夜鸣声悲”中的关键词是“独鹤”、“失其雌”和“中夜”。这是描述了一只孤独的鹤失去伴侣的情景,并在半夜发出悲伤的鸣叫。 第三句话“会面不可常
【赏析】 游西山,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西山的幽静、清雅和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众芳已销落,余春栖百卉”,描写的是春天过后,百花凋零,只有山中的百草仍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余春”指的是春天过去之后的剩余时光,也就是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但已经没有了春天的繁华。“余春栖百卉”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过后,万物都恢复了生机,而只有山中的百草依然顽强地生长
【注释】 淫雨日潺潺:淫雨,绵绵细雨。 朝来稍停倦:早晨刚来稍觉疲倦。 出门望西湖,如见故人面:出门去西湖边,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 眷兹宝石峰,楼台忆曾馆:眷恋着宝石峰,怀念过去在楼台宾馆的日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杭州宝石山后有感而作的一首怀旧诗。全诗四句,首两句写景,中间二句抒情,末两句点题。“眷兹”二字写出了对宝石山的眷恋之情,“如见故人面”一句把宝石山比作自己的老朋友
诗句释义 - “青山无数海无涯”:描述一个广阔的自然景观,无穷无尽的青山与无边无际的海洋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敬仰和感慨。 - “城郭逶迤带岸斜”:描绘了城市和城墙沿着河岸蜿蜒曲折的景象,暗示着历史的深远和城市的繁华。 - “宿草寒云迷望眼”:通过“宿草”和“寒云”,传达出一种荒凉、萧索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失落。 - “不知何处葬袈裟”
注释: 命驾晓行游,游彼西山里。 命令驾车清晨出发去游览,游历那山的西面。 西山信多奇,况复偕知己。 西山的确有许多奇特之处,何况又与知心人相伴呢。 是时霖雨歇,群峰净如洗。 这时大雨已经停止,众山峰像经过洗涤一样洁净。 紫气杳深沉,林木何茂骫。 紫色的云气深不见底,树木是多么茂盛葱郁! 赏析: 此诗以游西山为题,首句交代时间地点和诗人心情,颔联写西山之奇美,颈联写山雨过后之景,尾联写西山之秀美
《塞下曲二首·城下黄河城外山》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共六首一组,此为其中的第二首。下面将逐一展开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城下黄河城外山:描述了城池之下黄河之边的景象,黄河在城外流过,山峦环绕。 - 羌儿骑马唱歌还:羌人骑马归来,边歌边舞。 - 碛西亦有闲花草:在沙漠西部也有闲暇的花草。 - 莫信春光不度关:不要相信春天的光芒无法穿透这关隘。 2.
【注释】吴原:地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北。博太史修竹馆:指张溥家所建的竹馆。陈玉汝:作者友人名,与作者同游。别:离别,这里指分别时的情景。何烈烈:形容风声大、猛烈。万籁:指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向夕:傍晚时分。继以烛:点上蜡烛。壶觞:盛酒器。持:拿在手里。初月:初升的月亮。云间:云雾之中。残雪:未融化完的雪。拥寒阶:堆积在台阶上。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夜宿于朋友处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临清轩:临清,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境内。轩,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有窗无墙。 微风荡生澜,木叶下惊秋。 微风轻轻吹动,激起水面上的波浪。树叶落下,秋天的气息弥漫开来。 流响归空房,浮光映高楼。 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阳光在高楼之上闪烁。 芙蓉缘极浦,杜若被芳洲。 荷花生长在水边,杜若生长在芬芳的沙洲。 于焉事栖息,驾言聊出游。 这里成为休息的地方,我驾车出去游玩。
【注释】 (1)临清轩:指临清寺中的一座亭子,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作《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一句,意指亭子。 (2)境胜良自惬:境界美好,自然令人感到满足。 (3)虑淡信无求:心无杂念,不追求什么。 (4)惟应素心人:只有那些心地纯洁的人。 (5)来此共逍遥:在这里共同享受快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临清寺时所作。诗人以景寓情、以景结诗
衰草茫茫古塞平,昔人曾此筑长城。 西风吹卷胡尘起,吹入中原损汉兵。 解析: 1. 诗句原文与翻译: - 诗句一: “衰草茫茫古塞平,昔人曾此筑长城。” 这句话描写的是一个辽阔无垠、荒凉的景象——草原上只有稀疏的枯草,而在这古老的边塞之地,曾经有人筑起了长城。通过“古”字的使用,传达了时间的沉淀感和历史的沧桑感。这里的“长城”不仅是古代边防的象征,也象征着国家的坚韧与不屈。 - 诗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