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释义: 1. 南泛孤舟景自饶,蒹葭汀浦晚萧萧。 南泛孤舟(指在南行时乘坐的孤舟),景色自然显得更加迷人,而蒹葭和汀边的芦苇丛生,到了傍晚时分,风吹过,发出萧萧的声音。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边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2. 秋风汉水旅愁起,寒木楚山归思遥。 秋风拂面,带来一丝凉意,同时也带来了旅途中的忧愁。汉水的秋天,寒气逼人
这首诗是作者在离开家乡前往关外时所作的一首留别诗。下面是逐句解释以及翻译: 入关留别主人 此来多愧食鱼心,东阁将辞强一吟。 羸马客程秋草合,晚蝉关树古槐深。 风生野渡河声急,雁过寒原岳势侵。 对酒相看自无语,几多离思入瑶琴。 注释与赏析: 1. “此来多愧食鱼心”:这句话表明作者此次离家远行,心中充满愧疚和不安。"鱼心"在这里可能指代内心的忧虑和不安,或者是比喻自己像鱼儿一样被束缚着
《晚秋野望》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一首五言律诗。 第一句: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 - 注释: “秋尽郊原”指的是深秋季节,大地已经转凉,万物凋零。这里表达的是作者在秋天末了的时候,面对一片萧瑟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感慨和哀伤。 - 赏析: 诗人通过对“秋尽郊原”的描写,引出了自己内心的哀愁,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接着,“菊花寂寞晚仍开”,则是通过对比来强化这种情感。菊花在秋天依然开放
经过此地无穷事,一望凄然感废兴。 渭水故都秦二世,咸原秋草汉诸陵。 天空绝塞闻边雁,叶尽孤村见夜灯。 风景苍苍多少恨,寒山半出白云层。 释义: 经过这个地方有许多往事,一望之下让人感到悲伤和感慨历史的兴衰。渭水之畔,曾经是秦朝的旧都,如今只剩下了荒凉的秋草和汉朝的众多陵墓。在辽阔的天空中,可以听到边关传来的大雁鸣叫声。而在这个孤独的村庄里,可以看到夜晚的灯光。这里的景色虽然苍茫广大
【译文】 雨后清幽的竹院,独坐书窗感叹离情。芳草覆盖着衡门,没有马蹄声迹。古槐深巷,蝉鸣不已。夕阳西下,云消嵩山,洛水东流。今晚在南原欣赏美景,月上中天,风平浪静,吟咏自生。 【赏析】 此诗为寄赠友人之作。首联写诗人独处空庐,雨过天晴,竹阴清朗,心境也格外宁静。颔联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颈联描写诗人所见景物:落日西沉,云消嵩峰出;远岸烟消洛水平。尾联写诗人今夜赏夜景、吟咏以解愁苦
注释 - 云飞天末水空流:云彩飘向天际,水流在空旷的天地间奔涌,形成一幅宁静的景象。 - 省与师同别异州:回想起过去与师兄弟们分别后的生活,他们去了不同的州郡。 - 庭树蝉声初入夏:庭院中的树木上开始有蝉鸣声响起,预示着夏天的到来。 - 石床苔色几经秋:石头上的苔藓颜色已经经历了几个秋天的更替。 - 灯微静室生乡思:灯光微弱,安静的房间让人心生乡愁。 - 月上严城话旅游:月光照耀着城墙
秋月望上阳宫 苔色轻尘锁洞房,乱鸦群鸽集残阳。 青山空出禁城日,黄叶自飞宫树霜。 御路几年香辇去,天津终日水声长。 此时独立意难尽,正值西风砧杵凉。 注释: 1. 苔色轻尘锁洞房:苔藓的绿色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淡雅,仿佛是轻尘一样覆盖着洞房。 2. 乱鸦群鸽集残阳:乌鸦和鸽子在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混乱的画面。 3. 青山空出禁城日:青山在阳光中显得格外清晰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诗歌。解答时,先明确诗句的出处及作者,然后抓住注释中的重要提示,理解全诗内容和思想情感,最后分析表达技巧及艺术效果。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歌,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写给友人的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松树为喻,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前两句写欲辞友去,但心恋知音,又不忍离去
南门寺的郭南山寺,雨后初晴。上山寻找寺院中的僧人,竹里行走。 半壁楼台映着秋月过,一川烟水平铺着夕阳。 苔封石室云含润,露滴松枝鹤有声。 木叶萧萧动归思,西风画角汉东城。 注释: 1. 郭南山寺:指的是南门寺周围的自然风景。郭南山指南门附近的山脉,寺庙位于其下。 2. 上界寻僧:指在山上寻找僧人,可能是因为天气好转,想要外出走走,或者是为了寻找一些修行的伴侣。 3. 竹里行:在竹林中行走
【赏析】 此为客居异乡的感怀诗。首联“晚出关河”、“绿野平”,点明节序,勾勒出了一幅暮春时节,关河之外,一片平野景色;而云树依依、动乡情,则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关河之外,一片云树之中,动人心弦的思乡景象。颔联“残春花尽黄莺语”写春将归尽,黄莺已不再鸣叫。尾联“断烟凝处近孤城”是说,在烟雾缭绕中,一座孤零零的古城映入眼帘。颈联“东西未遂归田计,海上青山久废耕”是说,虽然有想回乡下耕种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