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边城四度赏中秋”:我多次来到边城观赏中秋的明月。 “节序惊心似水流”:节日的气氛让我感到惊心,如同水流一样无法把握。 “明月满窗人自醉”:明月映照在窗户中,人自己已经沉醉了。 “不须携酒到南楼”:不需要带着美酒前往南楼观赏月亮了。 【答案】 丙午中秋 边城四度赏中秋
山梅 榛莽丛中一树春,玉容娇媚不生尘。 山深地僻凭谁管,自有东风作主人。 注释与赏析: 1. 榛莽丛中一树春 这句诗描绘了山梅花在杂草丛生的荒野中绽放的景象。"榛莽"指的是密集的灌木或杂草,而"一树春"则强调了梅花在这样恶劣环境中的独特美和生命力。这里的"春"不仅指春天,也暗示了梅花在寒冷冬天后独自绽放的顽强生命力。 2. 玉容娇媚不生尘
陈粹之将至先寄二绝 宪府才名天下知,岁寒冰雪共襟期。 边城有喜江山动,正是廉车欲到时。 注释:宪府,御史台,古代中央监察机关。廉车,指廉洁的使者,这里指朝廷使者。襟期,志同道合之人的交往。边城,边疆城镇。廉车将至,暗示朝廷使者即将到来。 赏析:这首诗是明朝诗人祁顺所作的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宪府才名天下知,岁寒冰雪共襟期”,通过赞美御史台的才名和清廉,表达了作者对清廉官员的敬仰之情
陈粹之将至先寄二绝 其一 一自洪都别故知,重逢今是四年期。 蹉跎两鬓将成雪,只有此心如旧时。 译文 自从我离开洪都后,与故人分别已经四年了。 岁月无情,我的头发已变得花白,如同雪一般。 但我心中始终怀念着过去的一切,那份感情依然如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故人的分别和重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如“蹉跎两鬓将成雪”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衰老
燕舞鸠啼日欲斜,郡庭浑似野人家。 燕子飞舞,黄鹂啼鸣,太阳即将西斜,郡衙庭院与乡村别无二致。 残书半掩开帘坐,风卷蓬花似柳花。 桌上堆着未完的书卷,打开窗帘坐下,只见风吹动如蓬草般杂乱的花絮,如同飘散的柳絮一般。 赏析: 此诗以“郡斋即景”为题,描绘了一个宁静、自然、和谐的乡村景象。首联通过描绘燕子、黄鹂等小鸟的欢快动作,以及夕阳西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日日看山退食迟,满庭芳草客来稀。 宦游久有思乡念,只恋清闲尚未归。 注释: 1. 日日看山:每天看山。 2. 退食迟:吃饭时慢悠悠的。 3. 满庭芳草客来稀:庭院里长满了芳草,客人来也很少。 4. 宦游久:长期的官场生涯。 5. 思乡念:思念家乡。 6. 清闲未归:享受着清闲的生活,还没有回家。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所见所感。每天看着山上的风景,吃着悠闲自在的食物,庭院里长满了芳草
【注释】 斜:倾斜,不直。锁断:把小路隔断。人行处:人们行走的地方。老僧:和尚。相伴:相随陪伴。闲:悠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林景色的诗。诗人在山寺附近看到一座小小的亭子和一条弯曲的小径,小亭子占据了远处的山峦,而那条曲折的小路穿过了禅房。白云把小路的尽头封锁住了,人们在这条路上行走,只有和尚们可以自由地漫步。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注释】渔家:指渔人之家。竹里:竹丛中。隈:山曲。沽酒:买酒。 【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江边渔家作客,见主人热情款待,饮酒赏景,留连忘返的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渔家景色、主人热情;后两句写诗人欲归不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美
诗句: 亲捧纶音出玉墀,皇华咨度动经时。 译文: 皇帝的使者带着重要的诏书走出了宫殿的台阶,这是为了传达国家的重要决策和外交政策。 注释: 1. 纶音:指诏书。 2. 玉墀:古代皇宫中台阶前铺设的玉石。 3. 皇华:皇帝的使者。 4. 咨度:咨询、商议。 5. 动经时:经过长时间。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祁顺所作,描绘了皇帝使者在朝鲜传达重要国策的场景
【注释】奉:奉命;使:出使,奉命出使。唱酬:指互相赠送诗文以相酬答。徐君:即徐刚中。张司译:即张仲坚,当时任中书舍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赴朝鲜时与徐君唱酬而作的一首绝句。诗的大意是说:我曾奉命出使他国,在海云边送别过徐君。现在他来京,我赠给他三首绝句,表示对他的一片好意。徐君读后十分高兴,并写诗寄给我表示感激之情。我读了徐君的诗,也不禁为他的一片心意所感动。因此,我就依韵写诗回赠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