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恩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所长擅科,知本之学 - 词语注释:所长擅长科目,深知本源的道理。 - 赏析:这里的“所长”可能指的是某人在其领域(可能是学术、艺术或政治)中展现出的卓越能力和才华。“擅科”意味着精通某一学科。而“知本之学”则表明这个人理解到学问的根本,即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原理。这一句赞美了某人在专业领域的杰出表现以及对基础知识深刻的理解。 2. 我思其人,简易宏廓 - 词语注释
【注释】 见礼知政:指通过观察礼仪来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 闻乐知德:通过听音乐了解一个国家的道德风貌。 观风列国:指通过观察各国的风俗来了解各国的文化传统。 无子精识:意指没有儿子却能识别出真正的人才。 让国全义:指放弃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保全国家的大义。 挂剑酬心:意指把宝剑悬挂起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怀哉高风:意为怀念那些高尚的品德。 【赏析】 这首诗是吴季子在看到古像后所作赞词
诗句释义: - 尽孝雪耻:表达了尽孝道来洗刷耻辱。 - 竭忠死谮:竭尽忠诚,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去诋毁他人。 - 忠孝之心,子则无恨:拥有忠诚和孝顺之心的人,是不会有任何遗憾的。 - 忍小就大,功立名成:忍受眼前的小委屈,为了更大的目标,最终成就了名声。 - 古烈丈夫:古代的英勇男子。 - 史迁实评:司马迁确实对他的评价。 译文: 孝顺以洗刷耻辱,尽忠到不惜诽谤他人。 拥有忠诚和孝顺之心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出关键性词语,最后分析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 第一联:“薰莸殊器,泾渭异途。”意思是说香草与臭草不同器,泾水与渭水不共流。这里以“香”“臭”比喻君子与小人,用“异途”来说明他们走的道路不同,表现了诗人对小人的鄙弃。 第二联:“以子洁修,岂容群污。”意思是说,你洁身自好,怎么会容忍那些污泥浊水的小人
注释: 1. 道悟一贯,功密三省。 译文:领悟道义的始终一致,功绩显著而精练。 2. 大学一书,圣学要领。 译文:大学是学习圣人学说的关键所在。 3. 笃实之资,弘毅之德。 译文:这是培养坚定诚实品德的基础。 4. 易箦数言,可验学力。 译文:在临终前说的短短几句话,足以验证一个人学问的力量。 赏析: 这首诗是对曾子的描述,通过对其言行、学问和道德品质的赞美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八 子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表达了对孔子学说的推崇和敬仰。诗中“学本心传,道原性命”表明了学习的目的是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思想;“唐虞授受,父师讲论”则强调了孔子在唐朝时期受到皇帝的赏识以及他的教育理念;“三十三篇,广大精深”描述了《论语》这部著作的内容广泛而深刻;“继往开来,非子孰任”则表示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将一直被后人传承和发展。
【注释】 报韩徇义,辅汉乘时。:报答韩国的恩德而奉行义举,辅佐汉朝趁势而得天下。 诛秦蹙项,从容指挥。:消灭秦国并平定了项羽,从容不迫地指挥战事。 功成身退,愿追赤松。:功业成就之后,自己则退隐山林,追求赤松子那样的长生不老的生活。 大雅卓识,令名无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智,名声永垂不朽。 【赏析】 这首诗赞颂张良的丰功伟绩,歌颂了他的高风亮节,同时也表现了他淡薄功名、归隐山林的高洁情操
【注释】 1. 庄子:战国时人,思想家,哲学家。名庄周,宋国(今河南商丘)人。 2. 廓廓:广大无边的样子,这里指心胸广阔。 3. 浩浩:形容气势磅礴的样子。 4. 瞬息:比喻极短暂。 5. 八荒堂奥:指极遥远的地方,也指学问深奥的地方。 6. 厌薄仁义:讨厌轻视仁义道德。 7. 狎侮孔周:轻慢孔子的学说。 8. 曲说之雄:即“异端”的别称。 【赏析】 首句赞其心境,次句赞其气度,三
【注释】 圣远道塞:指圣人之道被阻隔。 异端并兴:指各种与正统思想相悖的观点同时兴起。 岩岩子舆:指孔子。 三圣:指尧、舜、禹。 命世大才:指有卓越才能的人,能够承担起治理时代重任。 平治之具:指治国安邦的良策和工具。 用宁齐安:指国家安宁。 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孔子的诗。诗人认为,圣人的道路被阻塞了,各种与正统思想相反的观点都同时兴起
【注释】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古代赞颂神祇的诗文集。项王:指项羽,楚汉战争时西楚霸王。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赞颂项羽,对当时统治者进行抨击。全诗从项羽“力致大业”开始,接着写其“攻略肆屠”,最后归结于“天亡匪诬”。 首句“勇力拔山”,是说项羽力大无比,能举起山来;次句“猛气盖世”,是说他有吞吐天下、征服四海的豪情壮志;第三句“经营大业”,是说项羽想称霸诸侯,统一天下;第四句“倍义贼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