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恩
【注释】: 汉高祖,指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皇矣高祖,意为伟大啊,伟大的高祖,形容他的伟大。 天锡神武,意为上天赐给他神武的力量。 一剑兴戎,意为一剑挥动之下平定了叛乱,这里比喻刘邦率兵征战,平息了战乱。 光登九五,意为登上天子之位,成为天下之主,这是指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获得胜利之后,建立了汉朝。 坦乎其真,意为他的真气浩然,形容他的品格高尚。 廓乎其容,意为他的胸怀宽广无边。 包括英豪
注释: 1. 汉宣帝(前79年—前49年):西汉第七位皇帝,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的曾孙。 2. 中宗强明:指汉宣帝刘询,他英武有力、聪明睿智,治理国家有方。 3. 励精图治:指汉宣帝励精图治,致力于治理国家。 4. 布德振威:指汉宣帝广泛施恩惠,树立威严,使四方臣服。 5. 柔远能迩:指汉宣帝能够安抚远方和近邻,使国泰民安。 6. 皇灵赫奕:指皇帝的神灵显赫,威势浩大。 7. 呼韩来庭
【诗句解释】 1. 帝也维贤,克遵先志:皇帝也是贤明的人,能继承祖先的志向。 2. 谦恭俭朴,恪守无替:谦虚、恭敬和俭朴的品质,始终不渝地坚持着。 3. 轻刑薄税,民俗阜康: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使得民众生活富裕安康。 4. 比隆成周,汉道以昌:与周朝相比,汉朝的治理更加兴旺发达。 【译文】 皇帝是贤明之人,能够继承并遵循祖先的志向。他谦逊恭敬、俭朴,始终保持这种品质。他减轻刑罚,减少赋税
【注释】 白水龙兴:指汉光武帝刘秀在白水一带起义。光膺宝历:承袭了帝王的宝历。 日月重明,乾坤再辟:日月重明,天象明朗;乾坤再辟,宇宙开辟。 慎德勤政:谨慎地施行德治,勤勤恳恳地施政。 身致太平:自己能够达到天下太平。 巍巍成功:功业伟大、崇高。 匹休西京:指西汉的西京长安。 【赏析】 《白水颂》,是汉代诗人班固所作的一篇赞颂汉光武帝的作品。此诗共二百零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五十七首。 “白水龙兴
【注释】 东方朔:西汉武帝时期的文学家、侍从官。他善于诙谐幽默,能言善辩。 傲忽玩世:指不拘泥于世俗的规矩,任性而为,玩世不恭。 浮沉随时:指人随遇而安,没有固定的处世态度。 不清不和:指人性情不刚不柔,既不能刚毅也不能柔和。 匪惠匪夷:指人不聪明,不机灵。 滑稽自贤:指以滑稽为手段,显示自我的聪明才智。 嘲谏(cháojiàn)时益:指用讽刺的语言劝谏皇帝不要沉迷于享乐。 吾差有取
注释:汉武帝(公元前141年~前87年在位)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汉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 译文:汉武帝威风凛凛,雄才大略,治理国家有方。他推崇唐尧、虞舜的美好时代,同时也继承了汉初的法律制度。他振举百业,征伐四方,让汉朝的疆域不断扩大。他的统治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赏析:这首诗赞扬了汉武帝的英勇和才智,他的政策使汉朝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古像赞》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诗句:“秦火初熄,典籍尚湮。” - 注释: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后,书籍文献被毁。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在经历了秦朝焚书之后,古代的典籍和学问仍然未能得到保存和传承。 2. 诗句:“子也杰出,倡始斯文。” - 注释:这里的“子”指的是董仲舒,他是汉代著名的儒学家,提倡“天人感应”的理论。 - 赏析
【注释】: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五十一 曹静侯 少而才能,豪吏健将。 年轻时就有才能,是个有勇有谋的将领。 晚而谦恭,醇德雅量。 年纪大了却谦虚恭顺,品德高尚,度量宽宏。 译文: 年少时就展现了非凡的能力,成为一位勇猛的将领,他不仅勇敢善战,而且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随着年岁的增长,他逐渐变得更加谦和,不再那么锋芒毕露。他的品德如同醇厚的酒一样,深厚而醇美;他的性格也如同高雅的兰花一样
定伯雄图,登坛数辞。 用兵制胜,霆击风驰。 成功既高,执义亦固。 忘期赤松,英雄悔悟。 注释: - 定伯雄图:指韩信的雄心壮志。 - 登坛数辞:登上祭坛多次辞谢。 - 用兵制胜:用兵打仗取得胜利。 - 霆击风驰:像雷霆和狂风一样迅猛。 - 成功既高:指功业已经很高。 - 执义亦固:坚持正义也坚定。 - 忘期赤松:忘记了归隐山林的期限。 - 英雄悔悟:感叹英雄的觉醒和醒悟。 赏析:
注释:赞颂萧酂侯辅佐帝王,巩固根本重任。赞美他治理国家,实行统一政策。 谦和退隐,恭敬谨慎。作为一代元臣,高风亮节,善始善终。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赞诗,赞美了萧瓚侯的功绩和他高尚的品质。诗人通过描绘他的外貌、气质以及他在政治生活中的行动,表达了对他深深的敬意和钦佩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