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恩
这首诗是汉明帝时期的赞颂之词,赞美汉明帝的功绩和品德。以下是逐句释义: 1. "于惟显宗,亦世其烈":在这里,“于惟”是一种敬辞,意为“对于皇帝的称呼”,表示尊敬;“显宗”是指显耀的朝代或君主,即汉明帝;“亦世其烈”意思是“也继承了他的光辉和成就”。 2. "宪章慎守,幽枉必雪":在这句话中,“宪章”是指法律或者规范,“慎守”表示谨慎地遵守,“幽枉”指的是那些有罪但没有得到公正审判的人
【注释】 霍博陆侯:指霍光。霍光(?~前91)汉大将军、大司马,宣帝刘询的辅政大臣。 子孟忠:指霍光的儿子霍子孟,字伯玉,西汉时期人,以孝顺闻名。 顾命:古代臣子受命辅政时的一种礼仪。 光辅幼帝:霍光辅佐年幼的皇帝即位。 赞治太平:协助皇帝治理天下,使天下太平。 屹然如山:形容人坚定不移的样子。 不震不侧:不动摇,不偏斜。 废昏立明:废除昏庸的皇帝,扶植有才能的人为皇帝。 功著汉室:功劳显赫
注释: 1. 肃宗(汉章帝):指的是东汉时期的皇帝章帝,名刘庄,字显宗,公元57-88年在位。他以温和、仁爱著称,是汉朝历史上一位有争议的皇帝。 2. 恺悌:指和蔼可亲,性情温和。 3. 长者之风:指像长辈一样的态度和作风。 4. 政厌苛刻:政治上不喜欢过于严苛。 5. 雍雍:形容和谐美好,这里指国家政事和谐顺利。 6. 艺文:指文学艺术。 7. 服膺帝道:指完全接受皇帝的统治理念。 8.
注释:博学多知,广泛阅读了各种书籍,总结了千古以来的历史知识。 豪情壮志,独立不群,眼光远大,无所拘束。 以他的文章和学问为榜样,追求高远、超越常人的境界。 他是一代杰出的人才,被誉为史学的宗师。 赏析:这首诗是司马迁对自己一生学术成就的自评。从“博极群书,综统千古”可以看出他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历史素养。他的豪气“孤骞”,指的是他的独立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译文 君王选择臣子,臣子会选择君主。 舍弃那些毒蛇和蝮蛇,来依附真龙。 西征南战,老志愈发炽烈。 铜柱高标,人们仰慕英才。 注释 1. 君择臣使,臣择主从: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政治理想的状态,即君主应当选择忠诚的臣子,而臣子则应选择有德行和能力的君主作为自己追随的对象。这种关系体现了君臣之间的相互选择和依赖。 2. 舍彼虺蝮,来依真龙:这里的“舍彼虺蝮”指的是放弃那些毒蛇和蝮蛇般的小人
【注释】 严子陵:指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好友,著名学者、政治家。 丘山:形容高耸入云。 轩冕尘壒(ài):比喻高官显贵。轩冕:古代帝王、贵族所戴的礼帽;尘壒:尘埃。 怀仁负义:心中存有仁爱之心却背弃正义之举。 汉室九鼎:汉代传国之宝。九鼎象征国家政权的稳固和威严。 桐江一丝:比喻微薄的力量。 凛然清风:形容正气凛然。 悠悠我思:表示长久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严子陵的赞颂
扬子云的学问非常好,深入研究精思细想。 《法言》文辞偏僻艰涩,《太玄》深奥难懂。 他的著述很勤勉,模仿圣人则错了。 赞美新词为什么,名誉节操有毛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本诗为“古像赞”的第二十五首,全诗如下: 钟太傅 元常伟才,开达理干。委身魏朝,禆益庙算。拳拳肉刑,复古之规。纷纭之议,迄无所归。 【译文】 钟繇是大才之人,通晓治国之道,他献身于魏国朝廷,辅佐曹魏皇帝制定法令。钟繇坚持用严刑峻法惩治犯罪,以恢复古代法制
注释: 1. 孝行纯备,经学邃深:孝顺品行纯洁完备,经学知识深邃精进。 2. 旷世逸才,博物洽闻:超越时代的英才,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见识。 3. 箴规时政,忠谠恳恻:以箴言劝谏时政,忠诚正直恳切深切。 4. 晚节依违,贤者之惜:晚年的行为模棱两可,是贤者的惋惜。 赏析: 这首诗是对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字伯喈)的赞颂。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着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
注释: 贞不绝俗,隐不违亲。 - 这句话的意思是“坚守正道而不失其本质”。 - “隐”在这里是隐居或隐居的意思。 - “风旨”是指风向和旨意,这里指的是言论或行为的方向和目的。 - “贤愚倾心”是指无论贤者还是愚者,都会受到这种言论或行为的吸引和影响。 - “和不辱身”是指和谐而不卑躬屈膝。 - “巽不降志”是指谦逊而不丧失志向。 - "我惟其人" 表示我赞美这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