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恩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畴咨惟勤,志意亦锐。” - 关键词解释: “畴咨”意为深思;“惟勤”表示勤奋;“志意”指意志;“亦锐”即坚定。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决心和不懈追求。 - 赏析: 诗人通过这两句展现了其勤奋努力的精神风貌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表明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要保持初心和热情。 2. “斤斤其明,彊幸自遂。” - 关键词解释: “斤斤”意为精微细致
诗句: 勤俭兴邦,法律御世。 【注释】隋文帝(546年-604年),即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他的治国理念是“以法为本”。他通过严格的法制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秩序,使得国家达到了空前的统一。 译文: 隋文帝通过勤俭节约,励精图治,使国家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他的治理方式是以法律为基石,强调法治而非人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隋文帝的治国理念和成就
【注释】: 1. 古像赞:古代帝王为表彰功臣,而撰写的赞美其功德的赞文。唐武宗时期,朝廷对功臣进行封赏,因此出现了这种形式的作品。 2. 君得臣兴:君王得到贤臣辅佐,国家就会兴盛。 3. 臣得君行:臣子得到君主的赏识和支持,事业才能成功。 4. 君臣道合:君臣之间关系融洽。 5. 裕既贤弼:李裕已经成为了一位贤明的辅弼大臣。 6. 帝亦英主:皇帝也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7. 会昌之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第一句,“廓清内难”是说清除了内部的祸乱;“光践天位”是指登上皇位。第二句“推诚任贤”,意思是推举真诚的人为君主,任用贤能之人为臣子;“励精图治”指勉励精神,谋求治理国家的方法。第三句“四海宁谧”,意思是全国各地安定无事;“兆民阜成”是指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安定。第四句“开元之政”,意思是开元年间的政治方针;“百世犹存”的意思是百代流传下来仍存在。 【答案】
【诗句注释】 显允太宗,聪明英武:彰显了唐太宗的明察与英勇。 龙奋晋阳,雨泽九土:象征着唐太宗如龙般奋发有为,他的治理如同春雨滋润万物,使天下百姓受益。 安夏攘夷,雪耻酬古:表达了唐太宗平定叛乱、安定边疆,以洗刷国家的耻辱,回报古代先贤的期望。 文德武功,卓冠无伍(wǔ):强调了他的文治武功,无人能与之匹敌。 【译文】 显扬的是唐太宗,聪明且英俊勇武。 如龙般奋起于晋阳,雨露般的恩泽遍布九州大地
【注释】: 1. 力乘阳刚:力量强大,气势如日。 2. 才济阴慝:才能治理暗恶之事。 3. 运用四海:指治理国家或用兵四方。 4. 驱使百辟:指挥、驱使各地官员。 5. 今古大变:指古今变化极大。 6. 宇宙穷凶:天下变得非常凶恶。 7. 虐焰一时:指暴君的残暴行为在一时之间达到顶点。 8. 秽名无穷:坏名声永远无法消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武则天的赞诗,赞扬她的力量强大,才能卓越
【注释】 1. 决谋辅主:果断地谋划辅助君主。 2. 定策立储:制定国策,拥立太子。 3. 武事非长:军事上不是长才(指不能胜任)。 4. 忠恳有馀:忠诚恳切有余。 5. 辅治永徽:辅佐治理永徽年间。 6. 人多汝绩:许多人称赞你的功绩。 7. 孽后肆屠:祸乱的皇后肆意杀戮。 8. 天下共惜:天下人共同惋惜。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长孙赵公的一生,他曾经果断地谋划辅助君主,制定国策
【注释】 法无偏颇:公正无私。 志尚勤俭:崇尚节俭,注重积蓄。 惜赏慎官:珍惜奖赏,谨慎对待官职。 好贤纳谏:喜欢贤才,乐于采纳意见。 我思大中,亦汔小康:我思考到大中年间的太平盛世,也希望国家能逐渐达到小康水平。 忌刻害治:忌讳刻薄、贪婪,危害政治。 卒以弗昌:最终没有达到昌盛。 【赏析】 这首诗是唐宣宗时期诗人对大中年间的颂扬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和期盼。
注释: 1. 志感时艰,治慕祖烈。 注释:感慨时世艰难,治理国家崇尚祖先的伟绩。 2. 好谋惟明,成功惟决。 注释:善于策划的人明智,决定事情的人果断。 3. 强梗效顺,纪纲遂张。 注释:坚强不屈的人顺应时代,国家的规章制度得以实施。 4. 允毅允臧,中兴煌煌。 注释:忠诚坚定的人得到认可,国家重新焕发生机。 赏析: 这首诗是唐朝宪宗时期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和历史传承的思考
【注释】: 1. 蔡公:杜佑(735-812),字君卿,唐代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他辅佐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官至中书令,封许国公。 2. 睿姿:聪明智慧的容貌。 3. 明决果断:指做事果断明智。 4. 辅相真主:辅佐君主,帮助君主治理国家,使国家太平。 5. 相资共济:互相扶持,共同渡过困难。 6. 协恭和衷:和睦团结,齐心协力。 7. 治登太平:治理国家,实现太平盛世。 8. 令名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