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恩
赞颂明德 文宗汉秦,学探理致。 开源濂洛,祖述洙泗。 经术为治,可据而施。 古有汉儒刘向,子其庶几。 曾文定公,学问渊博。 继承先贤,开创未来。 经学精湛,影响深远。 注释: 1. “文宗汉秦”:指的是学习汉代文化和哲学。 2. “学探理致”:探索事物的道理和本质。 3. “开源濂洛”:指继承宋代理学的源头—濂溪学派(张载)和洛学(程颢、程颐)。 4. “祖述洙泗”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老成典刑的人,克慎家教,钟和毓粹,笃生二贤,寻源究本,后世式瞻。 "其心悃悃,其行慥慥"描述了这位人物的诚实守信的品质,他的举止严谨,不苟言笑。 "老成典刑,克慎家教"表现了这位人物的智慧与稳重,他懂得如何管理家庭,教育孩子。 "钟和毓粹,笃生二贤"描绘了他家庭的和谐氛围,他的儿子们都是杰出的人物。 "寻源究本,后世式瞻"表明了他对后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并发扬他的优良传统。
注释: 1. 司马文正公:指宋代名臣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他在熙宁年间曾上奏谏诤,主张改革政治,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在元祐年间任宰相,主持朝政,为政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2. 熙宁谏诤,忠谠切深:熙宁是指北宋神宗年间,司马光在此时期曾上奏谏诤,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主张维护传统的政治制度。"忠谠切深"是指他的谏诤忠诚正直,言辞恳切深刻。 3. 元祐相业,旋乾转坤
注释: 吕荥阳公:指唐代诗人吕温(703—768),字和叔,洛阳(今属河南)人。他一生以文学为业,官至尚书右丞、集贤殿大学士等职。他的诗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博师群儒:广泛地学习众儒的学问。 刻意践履:刻苦地实践,脚踏实地。 恬素自安:心无杂念,安然自在。 志薄进取:追求功名利禄的欲望很淡薄。 习静虽学,死心病仁:学习道家静养之道,但最终却失去了对仁义的信仰。 一蹴造圣
【诗句解释】 政尚宽厚:治理国家崇尚宽容、宽大。 性秉纯实:本性秉性好,质朴实在。 时维司马:当时是司马。时指时代,代指宋朝。 同心一德:心意相通,共同为国效力。 元祐并相:即“元祐宰相”,指宋哲宗年号(1086~1093)间,由司马光为首的一群重臣组成的文官集团。 力挽化机:努力扭转政治上的危机,使社会风气好转。 赵祀三百:赵国的祭祀有三百年历史。赵是赵匡胤的后代,北宋的奠基人。 培植在兹
注释: - 张子严毅,德成以礼。 - 张子(指张明公)严肃刚毅,他的德行通过礼仪得到体现。 - 实践躬行,精思妙契。 - 他通过亲身实践来证明他的观点,并且思考得非常深入,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得到了精妙的契合。 - 东西二铭,醇乎其醇。 - 东西二铭指的是东西两方的铭文,它们都是非常醇厚和深刻的。 - 井田为治,惜志不伸。 - 井田制度被认为是治理国家的理想方式,但可惜的是,他的志向没有得到伸展。
【诗句释义】 气质刚正方正,文章条理严明。 造诣深湛精妙,体用贯通无碍。 肩负重任道义之重,捍卫道义之严。 孟氏似之,泰山岩岩。 【译文】: 程正公气质正直,为人正直,文章严谨,有深度。他承担道义的责任,捍卫真理,像泰山一样坚定。 【赏析】: 这首诗是程正公的一篇赞颂文,通过对他的品德和才能的赞美,表达了对程正公的敬仰之情。诗中“气质刚方,文理密察”描绘了程正公的正直、坚定的品质,“造诣精深
【注释】 杨文靖公:指北宋杨亿,字大年,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进士,曾预修《太宗实录》,后拜参知政事。他为人正直,有才学,著有《武夷新集》等。 立雪:晋代孙康家贫无资治学,常映雪读书,后以“立雪”比喻求学刻苦。 早坐春风:喻指早年得志。 天理人欲:指天道与人心。 蝉蜕冰融:喻指人的心性如同蝉脱壳般自然。 纯粹和平:形容人品纯洁、性情平和。 朴实简易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是考核诗歌的重要题目。解答时,注意要理解诗的大意,然后把握诗人的情感。此首诗的大意是:文忠苏东坡才华横溢、气概不凡,他的气节高尚,忠诚不渝。即使他在朝廷中不是最达官显贵,但在流放之地也不是穷困潦倒。他傲视千古,豪气冲天,让那些奸佞小人和鄙陋之人都感到恐惧。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的解释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注释: 1. 黄文节公:指东汉时期的黄宪(字德操),他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孝友著称,文学成就也非常高。 2. 孝友天性:指的是黄宪天生的孝顺和仁爱的性格。 3. 文学夙成:指黄宪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 4. 诗擅名家:擅长写诗,在诗坛有很高的声誉。 5. 匹休少陵:指与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相比不相上下。 6. 砺节困穷:指在贫困中坚守节操。 7. 忘情富贵:形容不追求物质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