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恩
舟中漫兴二首 平生酷有耽山癖,恨不移家住近山。 万里兹行差慰意,看山去了看山还。 【注释】 ①“耽”:迷恋,嗜好。②“移家”:《庄子•逍遥游》:“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列子•杨朱篇》云:“全而忘名者身佚而功成,尽而用道者天下为公。”这里指隐居山林。③“兹行”:这次远游。④赏析:诗人在仕途上失意,于是选择了隐逸的生活,他热爱山水之美
【注释】 明庭:朝廷。抗论:坚持议论。弥坚:更加坚定。只分:分辨、区分。微躯:微小的身体,指自己。毕:尽,全。笃信:坚信,深信。亦:也。知:了解。底事:什么道理。却尤:反责(责怪)于。前哲:古代的智者。诸贤:众多的贤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狱中所写,借对时事的忧虑抒发自己的感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功业难成的悲慨之情。 一
【注释】 1. 江湖:指江、河。廊庙:古代帝王的朝堂,比喻国家大事。区区:谦卑的样子。 2. 稽首:敬礼,以头触地表示尊敬。皇猷(yóu)轶(yì)有虞:皇猷超脱于有虞氏之上,超越古人,意在强调皇帝英明。 3. 邸报:官府的公文,这里指朝廷的公告或消息。 4. 长吁:因忧虑而长叹。 【译文】 江湖之间和朝廷一样各有忧喜,向皇上致敬他的谋略超越了有虞氏。 今夜突然听到传邸报的消息
珠泾睡觉口号 纷纷饯别醉深杯,忘却离愁笑口开。 夜半睡魂和酒醒,一时依旧上心来。 注释:分别之际,大家举杯畅饮,都喝得酩酊大醉。离别的愁绪被酒所冲淡,人们开怀大笑。半夜里,酒力发作,睡梦醒来,但心头依然牵挂着对方。 赏析:诗人在离别之际,以饮酒作乐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离愁别绪。他举杯劝酒,与朋友们共同畅饮,直到大家都喝得酩酊大醉。然而,尽管酒已入喉,心中的离愁却依然如影随形。当夜深人静之时
【注释】 六桥堤:指苏州城西的六桥。 芰荷香里踏斜曛:荷叶荷花在傍晚阳光照耀下散发出阵阵清香,诗人漫步其中。 周遭:周围。 矗矗:高耸入云的样子。 青山半是云:远处的山峦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像一半是青山,一半是白云。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夕阳下的六桥堤,万顷秋光一岸分;荷叶荷花在傍晚阳光照耀下散发出阵阵清香,诗人漫步其中。周围矗立着一座座山峰,有的山峦云雾缭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及表达技巧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这首诗的“形式特点”,然后从“形式特点”的角度分析,如诗中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等。 本题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题画册一十二首”。本诗共12句,前两句为第一联
注释: - 百年后死痛无涯,地下宁追执论差。 - 云暗九疑天路杳,欲从何处诉重华。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诗歌。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忧虑,以及对历史的评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政治现实的不满和批评。 第一句“百年后死痛无涯,地下宁追执论差”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诗人认为,即使死后,也无法摆脱这种痛苦和遗憾,因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已经无法挽回了
舟中闻时事有感五首 其一 一灯幽焰照蓬窗,吾道从违孰主张。 独起披衣夜中坐,静听疏雨落寒江。 注释:在船上听到外面的时事,感慨万千,不知道该坚持还是放弃自己的信仰。独自起身披上衣服,夜深人静的时候坐在船舱里,静静地听着窗外的雨滴落在寒冷的江面上。 赏析:诗人在船上听到外面的事情,感到十分震惊和不安。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还是放弃。他独自一人起身,穿上衣服,然后坐在船舱里
柳摇东风绿芽吐,百舌调声日当午。 诗句释义:春风使柳树摇曳生姿,绿芽儿从枝头冒出;黄莺啼鸣,仿佛是天刚正午时分的钟声。 译文:春天的微风使得柳树枝条摇摆,嫩绿色的新叶悄然绽放;黄莺在林间婉转啼叫,仿佛是天空中传来的中午报时的声音。 注释:柳摇:柳条随风摇曳。东风:春风。绿芽:指柳树的新芽。百舌:一种鸟类,叫声类似人语。调声:鸣叫。日当午:太阳高照,阳光正午。 鸟飞不尽碧天长,青山缺处云来补。
注释:即使程朱(朱熹)等人再次出现,也需要我们重新讲述一遍他们的观点和学说。如果最终能够达到昆仑顶,那么孔子和孟子所阐述的道理和规范仍然清晰而明确。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舟中听闻时事有感而发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视和坚持,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担忧。诗中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之处,强调了传统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昆仑顶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