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恩
注释: 1. 月下溪边露坐:夜晚在月光下,坐在溪边的露台上。 2. 白露何苍苍:白露时节,天空中云层很厚,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3. 波光正渺茫:水面的波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4. 怀人成独坐:思念的人就在身边,却只能独自坐着。 5. 离思共流长:离别的心情像水流一样漫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白露时节,坐在月光下的溪边的情景。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
【注释】 密雨:指密布的细雨。 连:连绵不断。 霭:雾气。 湖山:泛指西湖风景。 罨(yǎn):笼罩、覆盖。 虚幌:空灵飘渺,虚无缥缈。 溟蒙:水气弥漫,天色阴沉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西湖为友人汤宜野所题,赞美了西湖十景中的孤山景色。 首句“密雨浓连霭”,描绘了一幅雨意浓密、烟霭缭绕的景象,使人感到一种朦胧的美。诗人用“浓”字来形容雨的密度,用“连”字来形容雨的连续性
【解析】 题:为汤宜野题画。汤宜野字子发,钱塘人。 旭日波光动,精蓝曙色开。 太阳初升,波光闪闪,天刚亮时湖面上的蓝色水气渐渐散开。 美人多逸兴,吹笛过湖来。 美人喜欢游山玩水,在湖边吹起笛来。“多”是“很”,表示对汤宜野的喜爱之情。 【答案】 示例: 译文: 早晨初升的太阳,湖上波光粼粼,天刚亮时湖面上的蓝色水气渐渐散开。 美丽的姑娘们兴致勃勃,在湖边吹起笛来。 赏析
注释如下: 1. 天际征鸿杳,湖边幽趣多。彩舟移曲渚 2. 彩舟:彩色的船,指游湖的船只 3. 曲渚:曲折的水边 译文: 1. 天空中征雁飞得很远,湖边有许多有趣的景致。 2. 色彩斑斓的船儿移向弯曲的水边,让人陶醉了绿波荡漾的水色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西湖景色。首句“天际征鸿杳”,用“天际征鸿杳”来形容远处飞翔的鸿雁,给人一种空旷、遥远的感觉
《十景诗》 月明万山静,灏气浮空蒙。 翛然无尘界,涌出青莲宫。 注释:月光明亮,万座山峦静静地矗立着;浩瀚的气流在天空中飘荡,仿佛笼罩着一层朦胧的云幕。 我独自一人站在这空旷的地方,感受着天地间的清寂;突然,一股清新的气息弥漫开来,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仙境。 在这个仙境里,我仿佛看到了一座神秘的宫殿,它坐落在云端之上,周围环绕着五彩斑斓的光芒。 赏析:
【注释】 澹:平静。 忉忉(dié):忧虑、不安的样子。 浩歌:高歌。渺:远。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诗人在湖上泛舟时所见之景,后两句写诗人泛舟时的心境。全诗以“西湖十景”为题材。 首句“湖山澹空蒙”,描绘出一幅湖光山色交融的美景图。这里的“湖山”即西湖,是杭州的一处名胜之地。而“澹空蒙”则形容湖面波光粼粼,山峦若隐若现,仿佛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湖山的宁静与美丽
以下是对《西湖十景册为唐饬轩题·其一·渔庄鸣榔》诗句的解析: - 诗意: 1. 第一句“日出烟霏开,湖上散清霁”描绘了早晨太阳初升,烟雾缭绕,湖面晴朗的景象。 2. “采采芙蓉花,怀人渺何处”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芙蓉花象征着美好与哀愁的结合。 - 译文注释: 1. “渔庄鸣榔”描述了渔民在清晨打鱼的声音,而“虚阁极萧爽,菡萏摇清漪”则描绘了空寂的阁楼和荷花摇曳的水波。 2.
晴洲映花柳,春水生蘼芜。 朝来渔舟集,网得松江鲈。 注释: 1. 晴洲:晴朗的沙洲,这里指西湖边的一个美丽的地方。 2. 花柳:指岸边的花草树木。 3. 生:长出,繁盛。 4. 朝来:今天早上。 5. 渔舟:渔船。 6. 集:聚集。 7. 松江鲈:松江产的鲈鱼。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完美地展现出来。"晴洲映花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联系题目要求和注释信息来分析。“两峰高入云,特立竟萧爽”,写两座山峰直插云天,高峻挺拔,十分壮观;“何当挟飞仙,遨游任来往”意思是说什么时候能够像神仙一般,任意来往于这两峰之间。赏析可从景物描写和诗人情感两个方面展开。 【答案】 译文: 两座山峰直插云霄,高耸入云,显得高峻挺拔,十分壮观
【注】: “再题西湖十景为汤宜野作”是这首诗的题目,汤宜野为宋代诗人。 诗词赏析: 第一句:“山寺郁岧峣”,意思是说这座山寺高耸入云,巍峨壮观; “岧峣(Yáo)”,形容山高峻的样子。 第二句:“钟声几暮朝”,意思是每当夕阳西下,寺院里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钟声;“暮朝”,“暮”指傍晚,“朝”指早晨,这里指太阳刚刚升起和落下时,“钟声几暮朝”,意思是说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有钟声传出;“暮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