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恩
【注】 琳宫:指西湖的灵隐寺。唐时为避玄宗讳,改“龙”为“麟”。 寂:静。 斜日荡孤舟:夕阳映照下,一只孤舟在湖面上荡漾。 归鸿正嘹呖:归雁发出凄厉的叫声。 沧洲:即江湖。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寥寥十四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西湖夕照图。画面上,灵隐寺的山门紧闭,春光被锁,一片沉寂;西湖南边,夕阳西下,晚风习习,一叶扁舟,荡漾于湖上。在这寂静、清幽的景色中,一群北归的大雁,正从远处飞来
注释:野寺在秋天的景色十分宁静,幽静的人有很多闲适的兴致。我随意邀请了彭泽的隐士,一起来欣赏濯缨歌。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西湖十景之一“野寺秋容”写的题咏之作。全诗写景抒情,意境高洁,风格淡远。首联点出题旨,即野寺秋色之静谧;颔联则写自己邀隐士来赏歌咏之意。颈联承上启下,由“野寺秋容”引出“彭泽”,再从“彭泽”引出“濯缨歌”。尾联以“来和濯缨歌”收束,意谓隐士欣然而来,同唱“濯缨歌”
西湖十景册为唐饬轩题渔庄鸣榔 1. 夕阳没晴空,倒影在石壁。 - 夕阳:指太阳即将落下,天色渐暗的时刻。 - 没:消失,落去的意思。 - 晴空:天空中晴朗的状态。 - 倒影:物体在水中的影像,此处指湖面反射出的太阳影子。 - 石壁:岩石形成的表面。 注释:太阳快要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它的影子映照在岩石的表面。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注释: - 莲塘浸润在虚阁的倒影中,香风吹动绿色的云朵。 - 在哪里能找到采莲的人?他们只能听到歌声却看不到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十景之一——藕花深处的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荷花池中的莲荷和风声、歌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采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注释】 日入湖上昏:太阳落入湖中,天色昏暗。 鲸音破寥阒:大鲸的叫声打破了寂静。 遥知诸僧定:远远地知道众僧人已定下心。 炉薰坐禅寂:在炉香的熏染下静坐打坐,心灵得到平静。 译文:太阳落入湖水之中,夜色笼罩着整个西湖,远处传来大鲸的叫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我远远地看到许多僧人已经定下了心,他们安静地坐在寺庙里面,沉浸在禅定之中。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西湖美景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给出的要求和提示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答案。 “南高何巍巍”,南高峰是杭州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以秀丽的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巍巍”一词形容高大,用来形容山势之高。“北高何巉巉”,指北高峰,也是杭州著名的景点之一,其山势也极为险峻。“峥嵘”,形容山峰高耸、陡峭。“登临人迹稀”,登山时很少见到游人
西湖十景册为唐饬轩题渔庄鸣榔 西湖的湖面上,像白玉盘子一样, 飞出千峰之巅。 山中隐居着一位高士, 在长廊里漫步,留下清影
【解析】 此诗写闲居生活,清新明丽。首句“无事朝慵起”,说明自己早晨起来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懒洋洋的;“今朝步月中”是说今天天气晴朗,在月光下散步。第二句“呼儿抱瓮出”,是说让儿子抱着水瓮去打水;第三句“汲水灌花丛”,是说用打来的水给花儿浇水。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朴素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无事”二字点明作者闲适的心情。“步月中”“汲水灌花丛”两句
【注释】 1. 杂画册叶:指画师在画册上作画时,所选题材。 2. 合:平坦。 3. 桑柘(shāng zhè)疏:稀疏的样子。 4. 柳汀(líng dīng)与花坞(wù):都是水边园林中的景色。 5. 辋川居:即辋川别墅,在今陕西蓝田县,诗人曾在那里居住过。 【赏析】 《题杂画册叶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的大意是: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桑树和柘树长得又密又高。春天,柳条长满小河两岸
诗名:《题杂画册叶八首·其八》 诗句释义: 山头涌出白云,瀑布洒下飞雨。 译文注释: 《题杂画册叶八首·其八》描述了一幅山间景色的画卷,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山头”指的是山峰,“白云”指山顶上飘浮的云朵,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壮丽。“瀑布洒下飞雨”则是形容瀑布水流湍急、水花四溅的景象。整句诗通过这些自然元素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赏析: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