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恩
【注释】 习:习惯;静:寂静。山中:指隐居在山林之中。处:住。绝:断绝,隔绝。往还:往来,来往。晓烟:晨雾。坐见:坐着就能看到。隔江山:隔着江流的群山。 译文 我习惯于在山中幽静的生活,孤独地吟咏诗篇不与世俗往来。清晨的雾气消散殆尽,我便可以坐着看到隔江山峦。 赏析一 这首诗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首句“习静山中处”,点出作者隐居在山中,表明他过着恬淡闲适的生活。次句“孤吟绝往还”
【注释】: 大江:指长江。乾坤:天地。钓船:渔船。洞箫:一种管乐器,用竹制,吹时能发出悠扬的声音。老龙眠:传说中龙王沉睡在水底,听到箫声后会醒来。 【赏析】: 这是一组题于杂画册叶上的诗。诗人在江边看到一轮明月从大江东出,江水平静,只有一叶扁舟在月下独游。他想到“乾坤”二字,感到这情景十分奇特。于是,他便在画册上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写江口的景色。月出于江口,便见“乾坤一钓船”
【注释】 西湖十景册为唐饬轩题渔庄鸣榔 幽花照寒泉,秋光翠欲滴。扁舟彼何人,遥遥渡空碧。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江晚景的小诗。首句“幽花照寒泉”,写幽花倒映在寒泉上,使寒泉也染上了花色,显得更加清丽。次句“秋光翠欲滴”,用拟人的手法,形容秋景的明媚动人,仿佛连秋光都好像要滴下来一样。第三句“扁舟彼何人”,诗人想象扁舟上有人,但不知是谁,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感觉。末句“遥遥渡空碧”
【注释】 杂画册叶:指《杂画册》。叶,指卷子。 “云出山顶合”:云从山巅升起,然后聚拢到一起。 “云归洞口封”:云从山口降落,然后封锁洞口。 “地深人不到”:山深路杳无人迹。 “白日下双龙”:白天阳光照耀,两条龙影出现在山间。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云开雾散、阳光普照、山涧清流和白日下的双龙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首句写云从山巅升起,聚拢在山顶上,好像要与山峰合为一体
【解析】 本诗为唐厉鹗《西湖十景册·渔庄鸣榔》,作者以“虚阁”“菡萏”等词,描绘了湖中美景,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的喜爱。“萧爽”“清漪”“香雾”等词语,渲染了夏日的凉爽和荷花的幽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诗句: ①虚阁极萧爽(亭子建得很高、很空旷) ②菡萏摇清漪(荷花在微风中摇摆) 译文: 一座亭子很高很空旷,荷花摇曳在水波上。 不知不觉已到了夏天,香气袅袅使人感到凉意
诗句如下: 白露横江面, 凉飙起林樾。 孤唱无与酬, 垂纶钓明月。 译文: 清晨的露水洒满了江面,凉爽的微风轻轻吹拂着树林。我独自一人唱歌无人回应,只能独自垂钓在明亮的月光下。 赏析: 孙承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
西湖十景之一,为唐饬轩题渔庄鸣榔 湖光映层甍,朝来晴可渔。 隔花呼买鱼。
【注释】 园居漫兴:在园林中随意吟咏的诗。漫兴,随意吟咏的诗。老夫:这里以老人自指。忧旱切:担心干旱之苦。鸠(jiū):一种水鸟,也作“精卫”。鸣:鸣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诗。诗人把农事活动的繁忙与农民劳动的辛勤刻画得入木三分。首句写风动竹林声如雨落,次句写自己担忧天旱。第三句写自己日日听鸠鸣,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切和同情
注释:在清夜无法入睡,我独自坐在松树下饮酒。 风儿吹动头上的头巾,月亮从手中滑落到酒瓶里。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独坐松树之下,清风微拂,明月当空,却仍无法入眠的孤寂与惆怅。"风吹头上巾"一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月落手中斝"则巧妙地描绘了月色如水,洒落在杯中的景象。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注释:春日的山峦空旷而寂寥,我静静坐下消除万般忧愁。我抬头望着高远的天空,只见白云自由自在地飘来荡去。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闲适心情的诗作。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日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和淡然处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