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锡
【诗句释义】: 1. 西师未报□残虏,十仗交驰且莫休。(“□”字为“杀”,指消灭敌人)2. 近侍忽惊千里别,行频应缓九重忧。(“近侍”指皇帝身边的近臣;“九重”指皇宫,暗喻国家大事。)3. 辽阳风物宜周访,藩镇机宜属细筹。(“周访”意为全面调查了解;“藩镇”指地方割据势力。)4. 俎豆有儒宁似者,迟归还许疏宸旒。(“俎豆”指祭祀用的器皿;“儒”意为儒生;“宸旒”是皇帝的冠冕,借指皇上。)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诗歌的写作背景、赏析诗句并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名家风节重乔林”,意思是说这位官员有名望,他以自己的品格和操守为后人所敬仰。“杖越翩翩汴水浔”,意思是说他身姿挺拔,风度潇洒地在汴水边行走,这里用汴水来比喻他的身份。“台北几年□夙望”,意思是说他离开北京已经有些年了,但一直未能实现他的抱负。“河南今日惠重临”,意思是说今天他能够来到河南,是皇帝对他恩赐的。“豺狼屏迹犹行部
宿沙河驿风雨骤至计程明日将抵滦川与倪道长高掌科相见用韵 沙浦,沙河边的驿站。 滦川,地名,在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 留行山雨坐来清:留行山,即留行岭,位于河北丰润县境内,因山名。 风尘稍喜边关靖:边关,边境地区,这里指边塞之地。 云坠从看海峤横:云坠,形容云朵像坠落一般。海峤,指海上的高山,这里指边关附近的海防。 忽报黄门便使节,预期骢马罄交情:黄门,皇宫内官署的统称。 骢马,即骢马
感时思乡二首答李慱厅仍用前韵 江乡重理旧书台,见梦何由帝里来。 露气暗滋苔径滑,月痕斜印荜门开。 巢松鹤在如相命,煮石盟寒怪未回。 越调若为传楚客,一春空负落花杯。 注释: 1. 江乡:指作者的故乡所在的江边。 2. 重理:重新整理。旧书台:指的是作者曾经使用的读书写字的桌子。 3. 帝里:古代对都城的称呼。 4. 苔径:生长着苔藓的小路上。 5. 荜门:指简陋的门。 6. 巢松鹤
送河东兵宪王子晋叔 当时清西塞犹传警,台宪适当驰鹜秋。 重以山河千里寄,敢忘宵旰一人忧。 锦囊风月牵高兴,汗煚勋劳足细筹。 此别唯应慨今昔,朔云南雁不关愁。 注释:黄河、华山、长安、蓟州、山西、河北、甘肃等地的山川险要之地。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儿子送行时所作,表达了对儿子的深情厚意和对他将来建功立业的期望。首句“时清西塞犹传警”,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西塞山仍然传来警讯,暗示着国家尚未安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应先指出诗句在诗中所描绘的内容或表达的情感,然后再进行简要分析。答题模式为:首先解释该词句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如衬托、对比等)以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海邦凋瘵未全苏”,“凋瘵”指衰败凋敝,这里指国家处于衰乱时期;“苏”字有振奋、振兴之意,这里指希望国家的衰败能够得到挽救。
这首诗是诗人对故友李慱的答谢之作,通过描写花木、蜂蝶、星星等自然景色来表达他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锦树逡巡老故台,花时端的候春来。 【注释】锦树:指花木繁茂的景象。逡巡:徘徊,逗留。老故台:即老台。 【赏析】首句以锦树为引子,引出下文的花木,点明时节是春天。"老台"一词可能是指故人的旧居,也可能是诗人自己曾经居住的地方,这里既表现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又暗含了自己对往昔时光的回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送萧经卫》。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首联: - 楚山何处望施州(楚山:指代诗人所居住的地方,可能是在唐朝的一个偏远地区。施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中国湖北省境内。) - 寒尽参军去莫留(参军:这里指一位官员或将领。寒尽:天气转暖,冬天结束。) 翻译: 我站在楚山上远眺施州,当春寒消散时,我的将军朋友就要离去。请别在这里逗留,让我的朋友平安归来。 注释: -
这首诗是诗人在斋居中偶然看到枯杏忽然开花而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惊奇和赞美之情。 全诗分为四联:第一联写杏花的突然盛开;第二联以野老和厨人的反应为喻,赞美了杏花的生命力;第三联则通过“花开造次真疑梦”和“事出寻常讶有神”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惊异和赞叹;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不要因为杏花的美丽就随意让它凋谢的情感。 首联“□前杏古不知岁,剥落莓苔空复春”
感时思乡二首答李慱厅仍用前韵 莫倚浮生牵俗恨,一番时事一番春。 防胡未必无长算,厝火由知慎积薪。 汉苑莺花偏着意,秦楼烟月倍伤神。 无端更动文园思,涓滴何曾慰渴尘。 【注释】 感时:感慨时光流逝,思念家乡。 莫:不要;倚:依靠;牵:牵连;俗恨:世俗的仇恨; 一番:一番;时事:世事;一番春:一番新景象; 防胡:防止胡人的侵扰;无长算:没有好的计谋。 厝火:把柴草放在火上;由知:知道;慎积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