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何处望施州,寒尽参军去莫留。
推髻遗民归一统,竹王行庙纪千秋。
持衡适重名家选,借箸堪为老将筹。
奏□也应同计吏,春明几日候星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送萧经卫》。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首联:

  • 楚山何处望施州(楚山:指代诗人所居住的地方,可能是在唐朝的一个偏远地区。施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中国湖北省境内。)
  • 寒尽参军去莫留(参军:这里指一位官员或将领。寒尽:天气转暖,冬天结束。)

翻译:
我站在楚山上远眺施州,当春寒消散时,我的将军朋友就要离去。请别在这里逗留,让我的朋友平安归来。

注释:

  • 楚山: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一个远离繁华都市的偏僻之地。
  • 施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境内。
  • 寒尽:春天到来,冰雪融化,天气转暖。
  • 参军:古代官员的统称,这里特指一位将领。
  • 莫留:不要留下,不要逗留。

第二联:

  • 推髻遗民归一统(推髻:整理头发,表示庄重。遗民:失去国家的民众,这里指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们。)
  • 竹王行庙纪千秋(竹王:传说中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这里借指一个地方的领袖人物。行庙:供奉他的寺庙。纪:纪念。千秋:形容时间长久。)

翻译:
我整理好发髻,送别那些回归祖国、统一大业的人。让我们记住那位地方领袖的事迹,他的故事将被永远铭记。

注释:

  • 推髻:整理头发,表示庄重。
  • 遗民:失去国家的民众,这里指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们。
  • 一统:统一,国家的统一。
  • 竹王行庙:供奉竹王的寺庙。
  • 纪:纪念。
  • 千秋:形容时间长久。

第三联:

  • 持衡适重名家选(持衡:执掌秤,比喻担任重要的官职或职责。适重:恰到好处。名家选:优秀的人选,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 借箸堪为老将筹(借箸:用筷子做比喻,表示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老将筹:老将的谋略和策略。)

翻译:
我执掌着权衡,选择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来做重要决策。我可以用筷子来制定老将军的策略,为老将出谋划策。

注释:

  • 持衡:执掌权衡,比喻担任重要的官职或职责。
  • 适重:恰到好处,适合。
  • 名家选:优秀的人选,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 借箸:用筷子做比喻,表示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 老将筹:老将的谋略和策略,这里指老将的智慧和经验。

第四联:

  • 奏□也应同计吏(奏□:上奏的公文,指向皇帝汇报情况。计吏:负责记录和报告事情的官员。)
  • 春明几日候星辀(春明:春天晴朗的日子,这里指皇帝办公的时候。星辀:星车,用来迎接皇帝的车。)。

翻译:
我上奏的公文也应该跟计吏们的汇报相一致。春天晴朗的日子里等待皇帝的车驾到来。

注释:

  • 奏□: 上奏的公文, 指向皇帝汇报情况。
  • 计吏: 负责记录和报告事情的官员。
  • 春明: 春天晴朗的日子,这里指皇帝办公的时候。
  • 星辀: 星车, 用来迎接皇帝的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