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晦
第一首 风卷黄沙遮胡地,边城将士戍边陲。 塞上烽火连三月,长城脚下雪纷纷。 注释:《出塞行》是一首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诗作。这首诗描绘了边塞荒凉的景象和将士们艰苦的戍边生活。诗人通过描绘风沙、胡人、月夜等元素,展现了边塞的荒凉和将士们的艰辛。 赏析:这首诗以风沙、胡人、月夜等元素为背景,展现了边塞的荒凉和将士们的艰辛。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对将士们戍边生活的深深同情和敬意。同时
诗句 1. 天路苍苍色,风泉觿觿声。 - 注释:天空之路广阔、苍翠;风吹过泉水发出清晰的声音。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和悠扬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2. 未惊人境绝,已觉客怀清。 - 注释:尚未达到令人震撼的境地,但内心已经感到清明宁静。 - 赏析:诗人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澄明。这种心境的转变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超然物外。
少年行 调笑胡姬夜不归,日高春酒不停挥。 下楼忽听中山猎,白马烟中一点飞。 注释: 1. 调笑胡姬:调笑是指戏弄和取笑。胡姬是指古代中原女子对北方少数民族女子的称呼。这里指戏弄胡姬。 2. 日高春酒:日高表示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春酒是指春天的美酒。这里指喝得非常开心。 3. 楼下忽听中山猎,白马烟中一点飞:楼下忽然传来狩猎的声音,那是在打猎,猎手骑着马在烟雾中奔跑。"一点"指的是猎鹰
这首诗名为《出塞行四首送郭建初归戚都护幕中》,黄克晦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归乡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其未来军事生涯的期许。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锁甲摇华铁戟寒”,描述的是战士们身穿锁甲,手持锋利的铁戟,在寒冷的环境中仍显得威武不屈。 - “韬弓插羽上雕鞍”,形容战士腰间挂着弓箭,骑在装饰华丽的雕花马鞍上,准备随时出征。 - “班超自有封侯骨”
【注】 西字:指竹溪山。 回磴:指山路。 沙鸟:指沙鸥。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时值秋天,诗人在友人陈尔昭处歇脚住宿,并写下了此诗。《夜宿陈尔昭竹溪山馆得西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绘竹溪山的景色以及自己夜宿山中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句“回磴断桥山日西”,描述了山路弯曲曲折,夕阳西下的景象。第二句“高枫叶赤飞满蹊”,描绘了枫叶红彤彤
出塞行四首送郭建初归戚都护幕中蓟门白日塞烟开,记室翩翩草檄才。卫霍空教尊贵甚,当年投笔有谁来? 注释: 1. 蓟门:古称蓟门关,位于今北京地区。 2. 白日:指阳光。 3. 塞烟:塞外烟雾。 4. 记室:官名,古代文书秘书的职务。 5. 翩翩:形容举止优雅的样子。 6. 草檄才:草拟檄文的才能。 7. 卫霍:卫青和霍去病,都是汉朝著名的将领。 8. 投笔:比喻放弃仕途,转而从军。 9. 倭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江边风景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大自然的景色和人物的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江树何霏微(江边的树木多么稀疏):这里的“霏微”形容树叶轻轻飘落,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 2. 遥山苍翠里(远处的山峦被苍翠的树木环抱):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山与树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它们共同构成的自然景观。 3.
【注释】 康州图:唐时,岭南道的安南都护府治所在广州康乐县,今广东广州市。这首诗描绘了岭南一带山高林密、瘴气浓重的自然景观,反映了当时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状况。 乱山无径不通樵(jiáo):乱山,指多山;樵,采伐柴草。形容山路崎岖难行,连砍柴的人都难以通行。 渔舍阴阴映绿蕉:渔舍,指渔民的房屋。阴阴,指茂盛的样子。绿蕉,一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植物,叶子呈绿色,可编织绳索。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考生能够通读全诗,了解诗歌大意及主题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进行具体答题。如“出塞行四首送郭建初归戚都护幕中”是这首诗的题目,从诗题看,这是诗人送给好友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送友出征、希望友人立功归来的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注释: 樵歌贻卢子明:樵夫唱的歌送给卢子明。贻,赠送。子明,指卢子美。 采薪入深林,唱歌出幽谷。 采柴草进山,歌声传出深谷。 樵歌非无辞,辞古不可读。 樵夫歌唱并非没有理由,但是古代的诗歌无法诵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深山幽谷中采柴归来时所作,通过樵夫的歌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首两句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画面,樵夫采柴归来,歌声悠扬,仿佛穿越了幽谷。第三句转折到樵夫歌唱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