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
东浦舟中 平生慕贺监,老欲住山阴。 高尚夫何有,清狂或嗣音。 曾闻曲水地,向是少师林。 故物祊田在,几时遂此心。 注释: 东浦: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东部。 菰蒲合:指一种植物,形状像芦苇但茎部较软,可食用。 桑柘繁:指桑树和柘树长得茂盛。 无断港:没有断流的港口。 颓垣:倒塌的墙垣。 籴米寻山步:购买粮食时徒步登山。 移舟泊水村:将船移到附近的小村庄靠岸停泊。 野人多旧识
樊榭北行 尔才岂百里,何事爱弹冠。 鱼釜良非易,茧丝亦大难。 瘦腰甘屈节,薄禄望承欢。 倘有清吟兴,休从簿牍阑。 注释: 樊谢北行:指诗人离开樊榭向北行去。 尔才岂百里:你才华横溢难道只能当个县官吗? 何事爱弹冠:为什么喜欢弹动帽子来庆祝呢?(意指官场的升迁与荣宠) 鱼釜良非易:做官就像捕鱼一样不容易。 茧丝亦大难:织造丝绸也不容易。 瘦腰甘屈节:忍受屈辱,甘愿屈节(屈服)。 薄禄望承欢
【注释】 谁洗繁秾净,晴光放满山。三春无此日,积翠乍开颜。天入重湖碧,人依净域闲。时闻黄鸟唱,深处度缗蛮。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南屏山春景的诗,以清新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南屏山春天的美丽风光。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 第一句“谁洗繁秾净”,表达了诗人对南屏山春天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人用“谁”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美景的喜爱与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这首诗是诗人独自在南屏山所感所想。
【解析】 樊榭至津门而归 樊榭:指樊川。唐白居易《送张宾客南游》诗:“樊川水清浅,谢朓楼高深。”津门:指洛阳。唐杜甫《赠韦左丞》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齐飞二月时。” 慈亲年八十,捧檄已非时。慈亲:父母长辈。奉旨为官,不能常侍奉双亲,所以称“奉旨”,即奉朝廷之诏命,到任任职。奉檄:奉命。奉朝廷的命令出仕做官。 大有陟陔乐,长吟投绂诗。
注释: 中秋约与蔎林为小集,雨甚不果,辱有酒馔之贻赋谢。 积雨阻良觌,多情有故人。 挑灯招晦魄,叩户到兼珍。 夙解观颐繇,新知动指因。 差堪傲杜老,杯炙愬酸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秋节期间与朋友蔎林相会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于中秋佳节的热爱之情。 首联“积雨阻良觌,多情有故人。”描绘了中秋之夜由于大雨阻挡了与好友相见的机会,但诗人依然怀着多情之心期待着与好友相聚
注释: 1. 吾意正萧瑟,况逢秋半时。 2. 谁家临水处,定有拒霜枝。 3. 日落烟光淡,风凉衣带吹。 4. 东城多野色,病叟亦忘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景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心境。 首句“吾意正萧瑟,况逢秋半时。”表达了诗人此时内心的感受。萧瑟一词描绘了秋风的冷清,秋半时分则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
这首诗的格式和要求如下: 偶与南漪语及科举之害 百世遗经重,谁人敢代言。 妄思作呓语,何以溯渊源。 蹇浅精神敝,揣摹心术谖。 活埋天下士,昏垫不堪援。 注释: 1. 偶与南漪语及科举之害:偶与南漪(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聊天时提到了科举制度的危害。 2. 百世遗经重:指历代相传的经典著作非常重要。 3. 谁人敢代言:没有人敢代表大家说话。 4. 妄思作呓语:胡乱地思考像呓语一样的话。 5.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生活在东海之上,从小就喜欢吃螃蟹。一旦能够变成一只厉鬼,从今以后要小心不要遭受伤害。这不关你们雅俗之祸,还应该警惕那些贪婪的人。谁说飞仙的秘法是长生不老,但涂漆求寿反而劳而无功。 逐句释义: 1. “侬家东海上”- 你住在东海之上。“侬”是古汉语中的你。 2. “束发餍霜螯”- 年轻时就喜欢吃螃蟹。“束发”指的是古代男子成年后要束起头发。 3. “一旦能为厉” -
江行遇风舍舟而陆 其一 注释: 1. 一壶空自贮:一壶水空空地放在壶里。 2. 未敢试中流:不敢试着在河中间航行。 3. 掉头恝(gā):掉转船头。 4. 没顶羞:淹没头顶的羞辱。 5. 天方宠箕伯:上天正在宠爱箕伯。 6. 愬灵修:向神灵倾诉。 7. 江豚辈:像江豚这样的生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作者在江行途中遇到风暴,不得不放弃船只转而步行的诗歌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中重要意象,理解其内涵和情感主旨,并结合诗句加以概括。 “释奠子刘子祠下前此未有之礼也。” 释奠,古代祭奠名。刘子祠是祭祀东汉光武帝时名臣刘宽的祠堂。刘宽曾作《戒子书》,为后世所传诵,故有“先师”之称。“破荒陈俎豆”,指孔子的后代首次举行释奠典礼。 【答案】 译文:祭祀孔子的仪式在刘氏祠堂举行,这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