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亲年八十,捧檄已非时。
大有陟陔乐,长吟投芾诗。
悲秋笠泽鲙,招隐小山枝。
兴尽翩然返,从今保素丝。
【解析】
樊榭至津门而归 樊榭:指樊川。唐白居易《送张宾客南游》诗:“樊川水清浅,谢朓楼高深。”津门:指洛阳。唐杜甫《赠韦左丞》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齐飞二月时。”
慈亲年八十,捧檄已非时。慈亲:父母长辈。奉旨为官,不能常侍奉双亲,所以称“奉旨”,即奉朝廷之诏命,到任任职。奉檄:奉命。奉朝廷的命令出仕做官。
大有陟陔乐,长吟投绂诗。 大有所感而发于声的“陟陔乐”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登楼》,“投绂”是杜甫初到东都时所作的《投简咸华两县诸子》。“绂”(fu)是古代系印的丝带。
悲秋笠泽鲙,招隐小山枝。 悲秋:悲凉的秋天。“笠泽”在苏州吴中区东南,“小山”即今浙江绍兴西南,“招隐”句化用晋王羲之的典故,他曾经隐居在会稽(今绍兴市)的镜湖之滨。
兴尽翩然返,从今保素丝。 兴尽:兴致已尽,意欲罢休的样子。“翩然”是形容马快跑的样子,这里指诗人骑马归来。“素丝”指未染丝的蚕茧。
赏析:
全诗四联,每联两句。首联写归途;颔联写归途所见;颈联写归途所闻;尾联写归途所感。
开头两句说,樊上人已经八十岁高龄了,奉旨到洛阳去任职,时间已不适宜,所以作者感到悲哀和惋惜。
第三联以杜甫自况,说自己虽然有志于政治事业,但终因年老力衰,不能继续奋斗了。
第四联写自己在洛阳生活的情景。洛阳风景优美,物产丰饶,人们生活富足,自己在这里过着清静的生活,很感满足。
末联抒发感慨,认为人生如梦,世事无常,不如退隐归田,过清贫而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