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繻
剧新百一诗 新政言难罄,聊为举一隅。 岂能鱼漏网,长觉雉离罦。 注释:新政言论难以尽述,姑且举一个例子。 难道能像捕鱼那样轻易放过鱼吗?长觉得野鸡离开陷阱一样,被捕获的野兽也逃脱了。 赏析: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他对新政言论无法尽述和对新政实施效果的质疑。他认为,新政的言论虽然难以尽述,但是实施的效果却让人失望,有些政策甚至不如旧政策有效。他希望新政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以下是对《西湖杂咏六首》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解析: - “灵隐寺边观海亭,南峰登后北峰登”:描绘了在灵隐寺旁,观赏海亭美景,先攀登南峰,再攀登北峰的景色。 - “六桥烟柳三潭月”,表达了在西湖六桥地区,看到烟雾缭绕的柳树和三潭映月的美丽夜景。 - “消受湖山得未曾”:表达了对于欣赏杭州湖山美景的渴望,似乎还没有真正体验过。 2. 译文与注释: - 原文:灵隐寺边观海亭
游华归后偶得四首 华夏清游剧半年,老怀负却好江天。 秦淮河上、西湖里,不唤笙歌载酒船。 注释: - 游华归后:我回到故土后的一段时间内,游历了华夏的清幽之地。 - 剧:这里指度过,经历了。 - 半年:指这段时间持续了半年之久。 - 老怀负却:我的心情依然被美好的风景所吸引,难以忘怀。 - 好江天:喜欢这里的江水和天空,景色宜人。 - 笙歌:古代宴会上吹奏乐器和歌唱的声音,这里用来描绘繁华的场景
【注释】: 白杨:杨柳。红粉;女子的胭脂。灰:凋零。城西:城之西,指今徐州。 访古:探访旧地。 太息:长叹。岳阳:即今湖南岳阳市,位于洞庭湖西岸。鸿雁尽:指鸿雁南迁,已无踪影。楼头燕子不归来:指楼上的燕子已久不回来。 【赏析】: 这是徐凝的《徐城西访燕子楼》。这首诗是作者在徐州城西访访燕子楼时写的。燕子楼是唐末诗人崔护所建的。崔护曾于诗中写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西泠桥畔带垂杨,亭子孤坟送夕阳。 虎阜真娘此苏小,苏、杭真个美人乡。 解析: 1. “西泠桥畔带垂杨”:描述了西泠桥附近的景色,垂杨是指杨柳,这里可能指西泠桥边的杨柳。 2. “亭子孤坟送夕阳”:描绘了在亭子里孤独地看落日的景象,可能有诗人独自欣赏美景或沉思的意境。 3. “虎阜真娘此苏小,苏、杭真个美人乡”:虎丘(又称苏州)的女子被称为苏小,而杭州也是美女之乡。这句可能是对杭州美女的一种赞美
【注释】 游华:游览华山。归后:归来后。偶得四首:作者在华山游玩之后,偶然写诗,写下了这组四首诗。游华归后:游历华山归来。偶得:偶尔写成的。四首:指《过华子冈山》、《早发太山六盘西峰》、《过太山中峰》等四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历华山的五言律诗。 前两句“吴、越、燕、齐、楚、豫山”,指的是华山周围的一些名山大川,是华山的陪衬和烘托。华山四周,有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然后结合注释和关键词分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最后赏析。此诗是写诗人在北地枋桥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江村风景的喜爱之情。首联“过枋桥即景”点明题旨,“北地枋桥似板桥”,通过比喻手法写出了枋桥的特点;“江村风景草迢迢”则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色,写出了江村的宁静与美丽。颔联“残山剩水楼台外”,运用对偶手法
夏雨即事六首 征夫冒暑去无还,风雨如怜五岭蛮。 驿电不知能递否? 连天烽火在深山。 注释: 1. 征夫:指远行的丈夫。冒暑:冒着炎热的夏天。去无还:没有回来。2. 风雨:指天气变化莫测。怜:同情、怜悯。5. 驿电:驿站传递的信息。3.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装置。深山:偏僻的山中。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创作的《夏雨即事》组诗中的一首。全诗通过描绘夏雨降临后的景象和感受
【注释】 倭(wō)制:指日本式的制度和风俗。倭,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生面:新的面貌、新的事物。 无颜帢(yǎn zhù):没有脸面的头巾,即“无冕”,古代君子戴的帽子。 我辈:我们这些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和讽刺诗。首句“倭制”是说当时社会上盛行日本式制度;次句“短发裁”指剃去头发,表示反对旧的封建礼教;三、四句写新事物出现后,人们不知如何接受,感到无脸面,难以戴“无帽”。全诗以反问句作结
过彰化东郭废公园感赋八首 无复看花载酒踪,三五倭人逐野蜂。 凉露不知春色尽,露珠犹洒旧枞榕。 注释:在彰化东郭的废弃公园里,曾经赏花饮酒的痕迹已经消失,只剩下三五名日本侵略者在追逐野蜂。凉爽的露水似乎也忘记了春天的结束,仍旧滴落在古老的樟树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彰化东郭废公园的景象。诗中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公园风貌,表达了历史的沧桑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