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夫冒暑去无还,风雨如怜五岭蛮。
驿电不知能递否?
连天烽火在深山。
夏雨即事六首
征夫冒暑去无还,风雨如怜五岭蛮。
驿电不知能递否?
连天烽火在深山。
注释:
- 征夫:指远行的丈夫。冒暑:冒着炎热的夏天。去无还:没有回来。2. 风雨:指天气变化莫测。怜:同情、怜悯。5. 驿电:驿站传递的信息。3.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装置。深山:偏僻的山中。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创作的《夏雨即事》组诗中的一首。全诗通过描绘夏雨降临后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地区人民的深深同情和关切。
首句“征夫冒暑去无还”,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远行的士兵在炎炎夏日中的艰辛旅程。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顾自身的安危,毅然踏上了征途。然而,由于天气酷热难耐,士兵们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只能无奈地离开家乡。这反映了当时战争环境下的艰苦生活和士兵的无奈心情。
次句“风雨如怜五岭蛮”,则进一步描述了恶劣的天气给士兵们带来的困境。这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雨比作有感情的人一般,表达了对风雨无情地摧残士兵的担忧和忧虑。同时,也暗示了当时战争环境的危险和残酷。
第三句“驿电不知能递否?”提出了一个疑问,表达了对信息传递的困难和不确定性的担忧。在战争时期,通信往往受到阻碍,而书信更是难以传递。因此,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对人民生活影响的深切关注和担忧。
最后一句“连天烽火在深山”则描绘了一幅战争背景下的悲惨画面。在这里,烽火不仅象征着战争,也象征着灾难和死亡。它出现在深山之中,更加突出了战争的恐怖和残忍。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夏雨降临后的景象和感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地区人民的深深同情和关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争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展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