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注释】 侍母归家:侍奉母亲回家。 布帆无恙挂天涯,未惯行程问日斜。意思是说,我的布帆没有受到损害,依然挂在天边;我还没有习惯于远行,每天总是在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才问起路程的远近。 船上老人频指点,曹江西去阿侬家。船上的老人经常指点着路,让我沿着曹江往西走,我就回到了我的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随母亲回娘家时所作。诗人以船为载体,用舟行途中的观察来表现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注释】 芳草:香草,这里泛指花草。堕:落下。东皇:司春之神。零落:凋落。怨东风:怨恨春风。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叹春天的佳作。诗中描写了庭院中芳草和落花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 第一句“一庭芳草堕残红,消尽春光满眼中。”诗人以“一庭”起笔,点出庭院这一空间范围,用“芳草”、“堕残红”等词语,描绘出了一幅春天景色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第二句“大半东皇妒艳色
【诗句释义】 几丛:指竹子的竹笋。解箨:笋壳脱落。斑斑:斑点,这里用来形容竹笋上刚露出的嫩绿色的小点点。左右:指竹笋周围的空间。 新抽:指刚刚冒出地面的小嫩笋。未宥删:尚未修剪干净。 不藉铅华归素质:意思是说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在的装饰(铅粉等),就能展现出它的本色。铅华:指化妆品和铅粉,泛指修饰物。 要留清白在名山:意思是说要让这些竹笋保持纯洁无瑕,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清白:纯洁无瑕
诗句注释: 1. “何处木犀植,风吹断续香。”: - 木犀:桂花的别称。 - 植(zhí):种植。 - 风:指风力。 - 断续:断断续续。 - 香:指香气。 2. “香无今夕异,重桂坐高堂。”: - 无:没有。 - 今夕:今夜。 - 异:不同。 - 重:再次。 - 桂:桂花。 - 堂:指厅堂、高堂。 译文: 桂花树在哪里种植?风吹来的时候,桂花的香气断断续续地飘散开来
注释:秋初时,我与兄长一同泛舟西湖,正值细雨绵绵,湖面上雾气弥漫,山峦隐没不见。 白衣人几个,呼渡不知还。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云雾缭绕的西湖景色,以及诗人乘舟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诗中用“荷报连番雨”来形容西湖上的细雨连绵不断,用“烟蒙失尽山”来形容云雾弥漫,使得山峦变得隐晦难辨。最后两句“白衣人几个,呼渡不知还”,则描绘了在湖上遇到一个或几个划船的人,但他们只顾自己划桨
【注释】 重桂堂:在杭州,为南宋诗人林逋故居。 同侪:同列之人,朋友。 二三女弟:二三个年轻的姐妹。 闲无事:闲着没事做。 细数:仔细数数。 天宁寺:位于杭州西湖北岸,是著名的古刹之一。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西湖时。诗中描写的是夏夜同友人在重桂堂前聚会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与同辈朋友夜谈的愉快心情。诗中“二三女弟闲无事,细数天宁寺撞钟”,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景象
续梦中语 水浅天亦浅,山深路亦深。 醒来欲续句,梦景渺难寻。 译文: 河水虽然浅,天空却显得更加浅;山路虽然远,但更深不可测。 醒来后,想要继续写下去,但梦中的景象已经难以追寻。 注释: 1. 水浅天亦浅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比关系,即在现实中看到的景象与梦境中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水”和“天”都是比喻,代表着现实或梦境中的某种事物或情境。 2. 山深路亦深 -
【注释】重九: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岘山:在今湖北襄阳西北,相传古代诗人屈原曾游此地,后人因称他为“楚大夫”。 同人:与同僚或朋友一起登高。 怀逸老:怀念隐逸的高人。 红树白云闲:形容山林景物清幽闲适。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抒怀诗。首句点出时间、地点和活动。重阳节这天,作者与同僚或朋友一起登上了岘山。二句是全诗的主旨,也是诗人的感慨所在。岘山,古迹名胜,位于今湖北襄阳西北
秋初偕伯兄泛西湖值雨 新秋同雁至,幸得不离群。 湖水清清抱,山南山北云。 注释:新秋时节,一群大雁飞来,我们有幸能够在一起。湖水清澈明净地拥抱着湖岸,山的北面和南面都笼罩在云雾之中。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天景色图,新秋时节,一群大雁飞来,湖光山色映入眼帘,让人心旷神怡。诗人用“湖水”、“山”等词语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其中。同时,“幸得不离群”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注释】 看云:指欣赏云彩。 四时:一年四季。 一棹(zhào):划船的桨。 萧萧:风吹柳叶的声音,形容秋天的风声。 无觅处:找不到蝉鸣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在秋日乘舟游西湖时所作。 首句“看云四时起”,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了诗的题材和环境;次句“一棹冲波去”,点出诗人泛舟游湖的情景。第三句“堤柳尽萧萧”,写出了湖边杨柳在秋风中摇曳的景象;第四句“蝉声无觅处”